相关试卷
-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这首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它的词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曹禺
-
2、重庆《大公报》1945年8月29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社评内容反映当时的国人希望( )A、实现国内和平与民主 B、推动实现全民族抗战 C、达成国共的再次合作 D、商讨成立苏维埃政府
-
3、八路军某师的司令员强勇曾回忆:“第一仗,我们就给了日本人一个下马威。激战一天,死敌1000余人……缴获的呢子大衣,足够115师每人一件。”司令员强勇描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
4、下图是著名画家钟灵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作品《不出手掌》。这一漫画表达了( )A、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B、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C、抗战必胜的信念 D、抗战胜利的喜悦
-
5、“民国二十四年,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这一记录见证了( )A、五四爱国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双十二事变
-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这里,创建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瑞金 B、井冈山 C、南昌 D、延安
-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下列提示,图中“?”处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农民罢耕 B、商人罢市 C、官员罢政 D、士兵罢战
-
8、“直指‘孔家店’驱散专制阴霾;请进‘德先生'迎接民主春风”。上述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9、《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理解最为贴切的是( )A、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放火烧毁 B、列强对中国掀起瓜分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谭嗣同曾评价左宗棠:“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谭嗣同作出如此评价的依据是左宗棠( )A、销毁鸦片 B、创办军事企业 C、收复新疆 D、抗击八国联军
-
11、从内容上看,下图中两个文件共同的进步性表现在( )
图一 图二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
12、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着:“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罗伯特·麦吉描述的景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3、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半两
小篆
长安
张骞
匈奴
玻璃
丝绸
盐铁官营
鲜卑
洛阳
人口南迁
民族交融
人口南迁
锺繇
云冈石窟
(1)、根据材料,指出“秦半两”在当时最主要的历史意义。(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选出3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自定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4、深入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人物
思想
老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
孟子
王施仁政于民
墨子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韩非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个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观点并简析其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
15、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最后完成统一大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琅琊刻石:)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商鞅变法最重要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
16、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石窟艺术发展较快,在一些地方的山崖开凿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这一时期石窟艺术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尊崇宣扬佛教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雕刻绘画艺术的发展 D、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
17、我国北朝某农学家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该农学家是(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袁隆平
-
18、南北朝时期,部分南方人刚到洛阳做官时,几乎不碰当地流行的羊肉、酪浆等食物。然而多年后,他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此类食物。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各地饮食趋于一致 B、民族矛盾实现缓和 C、民族交融日益发展 D、华夏认同持续加深
-
1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这些措施(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江南开发
-
20、东晋时期,广州因为海上贸易的兴盛而富庶,称雄海内外,同时期还出现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东晋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南北政权的竞争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江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