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请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①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国都及周边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④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摘编自《中国史纲》

    史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不避忌)强大,赏不私(不偏袒)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史料三   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家日益强盛……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

    (1)、以上文字主要介绍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该制度的“目的”在于______

    该制度的“作用”是______

    该制度的“局限”是______

    (2)、上文中“商君”是指谁?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商君治秦”有什么特点?
    (3)、依据史料三,概括指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史料的划分类型有多种,除上述文献史料外,你还知道哪些其它史料类型?
  • 2、秦始皇统一货币用的是下面哪一种(       )
    A、 B、 C、 D、
  •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首诗反映的相关史实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秦的统一 D、巨鹿之战
  •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
    A、夏朝开始 B、商朝开始 C、西周开始 D、东周开始
  • 5、下列文物的共同之处是(       )

    A、承载历史信息 B、见证商汤灭夏 C、象征身份地位 D、用于娱乐休闲
  • 6、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等工艺制成不同用途的器具。材料反映的是(       )
    A、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B、铁农具的制造流程 C、造纸术的改进方法 D、印刷术的排版工序
  • 7、某学者认为,它们提出的不同精神方向并不因为大一统帝国的出现而消失,反而融铸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塑造了一个支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后代中国智慧发展的永恒基础和源泉。这里的“它们”出现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 8、商鞅变法时建立了一套军功爵位制,按爵位高低授予种种封建特权。这提高了秦国的
    A、政治地位 B、官员素质 C、治国能力 D、军事实力
  • 9、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1)→政治变革变法图强→招揽人才百家争鸣→华夏认同相互交融

    A、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铁犁牛耕土地私有 C、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 10、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的历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是(       )
    A、开创禅让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着力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空白处依次应为(     )

    A、商、春秋 B、商、秦 C、秦、汉 D、春秋、汉
  • 12、“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13、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农业、畜牧业初步发展 D、会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 14、赤铁矿是一种可供装饰品染色的天然原料,在北京山顶洞人遗址、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出土的饰品中均有出现。据此可知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已经(       )
    A、能人工栽培农作物 B、具备了审美观念 C、会狩猎和家畜饲养 D、能制作磨制石器
  • 1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某一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君和封臣之间的纽带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一王国是哪一王国?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何特点? (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展开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形成了市民共同体。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不仅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成为王权的重要支持力量,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新兴的城镇,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们提供市场、制造物品,保持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此外,中世纪城市还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为世俗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归纳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3)材料三中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日本的社会转型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 古希腊的重要城邦。……前594年梭伦改革,取消债务奴役,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前509年克利斯提尼进行选举制度改革,终于确立民主政体。……伯里克利当政时……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臻于全盛。……古代雅典所取得的文化和科学上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的希腊世界,而且对罗马和后世的欧洲,都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古代雅典在文学、建筑方面的成就。(各一例即可) 。

    材料二 阿拉伯人对波斯、印度、希腊等文化典籍进行了大量翻译,积极吸取其中的精华,在医学、数学、文学、天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也都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读》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阿拉伯人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起到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摘编自古代某一国度的法律条文

    (1)、材料一图片的名称是什么?该图片反映的建筑成就是哪一文明的象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是哪一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是哪一古代国度的法律条文?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这些古代文明,都是在什么样相似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 18、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疆域辽阔 B、贸易发达 C、人口密集 D、农业发达
  • 19、脍炙人口,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 20、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庄园内逐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武士集团 B、市民阶层 C、倒幕力量 D、ˊ天皇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