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的示意图,该图所示的军事行动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攻坚战
  • 2、某同学在历史事件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图片,下列最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B、殖民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资本主义的曙光
  • 3、下面是19世纪无产阶级斗争历程图,其中“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权利请愿书》的发表 D、《大宪章》的颁布
  • 4、1914年秋,当更多的欧洲国家被卷入一战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动?请运用史实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新的政治格局下,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 5、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围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请你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篇章


                                          内容



    文物篇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刻有文字的甲骨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秦“半两”

    制度篇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科技篇

    司南(模型)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建筑篇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大明宫

    外交人物篇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甘英出使大秦

    玄奘西行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1)、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文物篇”中任选一个,描述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以上某些篇章,提炼出如下观点:

    观点一: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

    观点二: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观点三: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

    观点四: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至少三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 6、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对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引发关税大战。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
    A、解决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B、加剧了各国的经济危机 C、使各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D、激起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 7、“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宅地法》
  • 8、下表反映了1947-1952年中国新、老解放区农村土地所有权情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地区

    农民土地占有情况

    1948年

    冀中区、北岳区

    90%以上的地区达到了土地大体平分

    热河

    80%的地区农民共分得土地240万亩

    1952年

    全国

    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总面积95%

    A、减租减息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9、科技革命往往会改变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事件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出现

    1919年—1922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历史发展进程的动力机器的名称各一例。
    (2)、根据材料写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及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事件,围绕“科技革命与世界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中的‘1400’,意指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一百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一百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了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一百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蒋勋(中国台湾)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一个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例。

    材料二

       

    材料三   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欧洲人的发现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开始形成,世界各地都不自觉地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举出该事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观念方面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起到的共同作用。
  • 11、14—16世纪,世界发生巨变,西欧进入了“人被发现”“世界被发展”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长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的小西班牙岛屿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位航海家是谁?其航海日记关于地理位置的记载有一处错误,请予以指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2、“巴黎人民表达如下呼声:彻底改造社会,废除现存一切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取消一切特权和剥削,以劳动世界来取代资本统治,就是用劳动者自己的力量来解救自己!”材料所述事件(       )
    A、标志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B、使人类社会分裂为两大阵营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给中国送来了新的革命理论
  • 13、下图所示的是英国棉纺织手织工场、棉纺织厂工人人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开始于棉纺织业 B、推动了生产变革 C、改变了社会观念 D、引发了工人运动
  • 14、1777年,美国制定的《邦联条例》以“各州人民”的名义宣布组成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在阐述制宪主体时,文本的开头用“我们,合众国人民”。这一变化,说明(     )
    A、法律意识开始凸显 B、黑人权利受到保护 C、联邦权力严重削弱 D、统一观念得到强化
  • 15、萨拉托加大捷之后,法国承认英属殖民地独立,并公开参战。英国的另外两个宿敌西班牙、荷兰也先后参加反英战争。欧洲很多国家也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孤立。这表明,萨拉托加大捷(     )
    A、得到了国际社会援助 B、受到了欧洲革命影响 C、加速了美国独立进程 D、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 16、光荣革命期间,一同随威廉抵达英国的还有荷兰的大商人,他们把荷兰最先进的金融管理体制带到英国。这有助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限制君主权利 C、确立共和政体 D、传播启蒙思想
  • 17、下图是《葡萄牙在巴西经营示意图》,16-19世纪,“葡萄牙人从南亚引进甘蔗,从非洲贩来奴隶,在巴西建起甘蔗农场,向欧洲提供蔗糖。”这反映的是(     )

    A、远洋航海的动机 B、殖民争霸的加剧 C、全球贸易的建立 D、欧洲地位的衰落
  • 18、1460年,意大利最富有的美第奇家族建立了“柏拉图学院”,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可以在这里讨论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的思想。该学院的建立(     )
    A、适应了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城市自治的出现 C、宣告欧洲哲学的诞生 D、得益于大学快速发展
  • 19、为强调14—16世纪的“租地农场主”这一概念,马克思在德语单词Pächter(佃农/承租人)前加上了kapitalistischen(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加上kapitalistischen,是基于(     )
    A、城市经济发展 B、庄园制度完善 C、经营方式变化 D、封建王权强化
  • 20、9世纪末以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
    A、不得不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丧失 D、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