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5世纪,英国的部分商人采购羊毛,分发给梳毛工、纺织工等加工,支付工资后,收回成品销往国内外。这一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工场 B、家庭作坊 C、流水线作业 D、工厂制度
  • 2、《医典》集古希腊、古代印度、波斯医学之大成,系统论述了解剖学、药理学和诊断方法,提出“四体液的平衡理论”,并首创通过隔离治疗传染病的理念。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通过吸收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B、最早提出了传染病防控理念 C、在科技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 D、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 3、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大化改新。关于这场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改革的推行者是孝德天皇                                    ②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③在地方设国、郡、县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④改革使幕府与天皇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4、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市民选举产生市长、法官等公职人员,负责城市的管理和治理,拥有独立的税收系统,能够自主决定税收的种类、税率和征收方式。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 5、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自身使用不得世袭。材料反映西欧中世纪实行(     )
    A、奴隶制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 6、建筑承载了人类对美的追求。鉴赏下面两处建筑,从中可得出二者在建筑风格和审美艺术上(     )

    帕特农神庙

    尼姆方形神庙

    神殿四周都以廊柱环绕,四面均有台阶,标准级数是三级,看上去并不高。

    罗马庙宇保留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摒弃了希腊的围廊式,改用前廊式。神殿被架起,更彰显神圣。

    A、融入了多种宗教元素 B、奠定了世界建筑学基础 C、借鉴了东方建筑手法 D、表现了继承基础上创新
  • 7、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市,城市风格体现了亚历山大式城市规划、希腊式神庙和埃及式建筑元素等的融合。这体现了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场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C、促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D、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 8、曹顺仙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当时的巴比伦社会,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9、下列图1、图2、图3中的文字分别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经学者破译,发现三者构造方式都采用了会意、象形、表音等原则。这表明在古代(     )

    A、各地文明之间相互借鉴明显 B、文字的产生都源于字母文字 C、早期文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 D、文字的书写材料都是相同的
  • 10、在非洲东北部,被尼罗河温柔哺育的广袤土地上,诞生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他们在沙与河的交融间建造起巍峨耸立的金字塔,巨大石块严丝合缝,历经岁月风沙仍傲然屹立,彰显着无与伦比的人类智慧。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 11、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惊醒】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坚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材料三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图二 京师同文馆

           

                   图三 福州船政局                                    图四   汉阳铁厂

    上图中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是哪两幅图?属于后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是哪幅图?图二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深思】
    材料四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对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 1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一个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们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 1856年,京城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材料四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材料一中金田起义的领袖是谁?
    (2)、材料二涉及的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什么文献?该文献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什么?这一制度未能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太平天国起义结果如何?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向皇帝上书痛陈鸦片的危害,于1838年以钦差大臣,远赴广东主持禁烟,表示“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他力排众议,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根据他的建议,1884年新疆建省。

    材料三:1885年,一位清军老将临危受命,在中越边境率领将士奋勇杀敌,取得大捷,并乘胜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材料四:1894年9月,他在致远舰受重创时,毅然下令全速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不幸献身海疆,用生命诠释了他杀敌报国的铮铮誓言。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因1839年6月的哪一重大功绩而载入史册?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功绩?“新疆建省”有哪些历史意义?(写出两点)
    (3)、材料三中的“一位清军老将”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中的“大捷”指的是哪一事件?
    (4)、材料四是哪位清军将领的事迹?他牺牲在哪次战役中?
    (5)、通过以上材料,你体会到哪些优秀品质?
  • 14、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横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
    A、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B、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C、义和团控制了京津,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 15、1869年,左宗棠设立西安机器局,生产枪支、开花子弹等军火。1872年,左宗棠将该局搬迁至兰州,并改名为兰州制造局,为成功收复新疆(除伊犁外)提供了部分军火。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对于应对边疆危机有一定的成效 B、促进了清朝军事体制的变革 C、创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D、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 16、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是(     )
    A、资本雄厚,规模大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 17、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是(       )
    A、丁汝昌 B、刘步蟾 C、邓世昌 D、林永升
  • 18、1856年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亚罗号事件 C、太平军攻占永安 D、朝鲜东学党起义
  • 19、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
  • 20、下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清单,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拍卖行

    拍卖品信息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A、通过远洋贸易购得 B、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国事访问获赠的礼品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