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洪仁玕身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具有科学意识与民主精神的政治家,比起魏源在军事方面“师夷长技”的主张已前进了一大步。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得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
    (2)、材料二中,英国用大炮“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4)、这场战争后签订了哪一条约?这一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被割占的土地是哪些地方?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蒋廷黻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

    (1)、材料一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①、②代表的历史事件。
    (3)、清政府面对列强入侵屡次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太平天国却是既坚决抗击外来侵略,又想学习西方,请举例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发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太平军从金田村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并把这里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材料二:伴随着军事发展,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个重要纲领,它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1)、材料一中的“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谁?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为什么,作为都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未能推行的原因两点。
    (3)、材料三中的“失败了”的标志是什么?
    (4)、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积极影响?(写出两点)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摘编自《资政新篇》

    材料二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摘编自《洪仁玕自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文献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 6、恩格斯指出,“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俄国则保持中立,只是在战争快结束时它才插手干预”,结果俄国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这里的“好处”主要是指沙俄(     )
    A、从清政府手中割占香港岛 B、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得到2亿两战争赔款
  • 7、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日期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
    A、林则徐 B、郑成功 C、关天培 D、戚继光
  • 8、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9、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 1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得圆明园的大量珍宝 C、获取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11、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信息:“鼓吹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 12、甘肃九源红色文化博物馆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789号的非国有博物馆,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历史上林则徐作为一个红色文化人物,他的主要事迹是(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镇南关大捷 D、黄海海战
  • 1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B、天京 C、永安 D、安庆
  • 14、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影《火烧圆明园》 B、《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C、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D、现代专著《圆明园劫难》
  • 15、黄河电视台制作了一部“某历史人物”的纪录片,解说词中有“两次受命钦差大臣”“民族英雄”“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他遭受了五年悲壮的流放生活”。这位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左宗棠
  • 16、香港回归祖国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岛被帝国主义割占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 17、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作品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大明历》 D、《兰亭集序》
  • 18、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
    A、140多万平方千米 B、150多万平方千米 C、160多万平方千米 D、170多万平方千米
  • 19、某校学生在表演中国近代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法国军队攻陷北京城 B、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20、19世纪洋人觉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苦于找不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文中“新的商品”是(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