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郧县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2、

    综合探究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让我们走进党史,探究问题。

    【红船起航】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及中共诞生的时间。

    【生死转折】

    材料二

    (2)据长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叙述字母ABC处发生的大事。

    【中流砥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请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3、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两个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材料一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依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建立后国民在思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4、陈独秀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他把这“两位先生”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
  • 5、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的威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武汉会战
  • 6、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北伐战争
  • 7、某同学的历史课笔记上出现了“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赵一曼”等关键词。可见,他学习了
    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 D、国民党领导正面抗战
  • 8、感怀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些马大哈的方智同学对革命精神理解提炼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感悟

    A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展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展现乐观和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

    C

    《毕业歌》中唱到:“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西柏坡精神

    D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葛先才团与日寇殊死拼杀,仅剩58人

    展现出中国军民血战到底的长征精神

    A、A B、B C、C D、D
  • 9、如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一单元的目录。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10、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加剧政府吏治腐败 C、削弱军队战斗力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美国崛起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习近平

    (1)、什么事件标志美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美国崛起的历史加以阐述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中伴随着革命与斗争,充满曲折与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献?此文献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献?这一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思想?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推行的政体有何特点?美国这一政体是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实践?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国的发展有何共同作用?
  • 13、

    思想的解放与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

    (1)“在意大利,这层纱最先烟消云散”源自于哪一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18世纪被称为法国的“启蒙世纪”的内涵。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14、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发展的行业。
    (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这一主题,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15、“虽然他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他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材料中的“法典”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 16、下面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示意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 D、《美国联邦宪法》
  • 17、如图是“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其中“中程”运输的主要是(     )

    A、机械制品 B、黑人奴隶 C、蔗糖、烟草等产品 D、黄金
  •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们通常能够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材料中的“他们”指(     )
    A、古代印度的婆罗门 B、雅典城邦的公民 C、中世纪的城市居民 D、幕府时期日本的武士
  • 19、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组成一支人类文化遗迹考古队。他们从埃及出发,自西向东历时3年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遗迹。以下最佳考察路线排列为

    ①哈佛拉金字塔

    ②摩亨佐·达罗遗址

    ③良渚遗址

    ④空中花园遗迹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380年

    朱元璋下诏废除丞相

    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

    1465—1487年

    明宪宗开创八股取士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1503年

    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660年

    清朝开始实行“文字狱”

    1689年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27年

    清朝设驻藏大臣

    1729年

    雍正帝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1757年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762年

    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

    1771年

    曼彻斯特水力纺纱厂建立

    1787年

    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92年

    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据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整理

    请阅读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