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三角贸易”兴盛 D、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
2、10世纪时,阿拉伯被誉为“医学之父”的Aviceuna所著《医典》中,记载了从中国进口的17味草药,有关脉象的记载采用了唐朝王叔和《脉经》中的理论。这可佐证以下观点( )A、盛唐文化冠绝全球 B、科技西传促经典 C、阿拉伯医学体系形成 D、中西医学互影响
-
3、大化改新后,日本建都平城京,在城市布局方面与唐朝都城长安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结合平城京的地理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民族( )A、致力交流与合作 B、主张模仿与取巧 C、善于学习与创新 D、追求自由与平等
-
4、如下图是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 )A、君士坦丁堡获得自治权 B、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C、查士丁尼编纂了罗马法 D、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
-
5、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下图《克洛维受洗》集中反映了( )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氏族因素的结合 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 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
-
6、公元2世纪时,史学家曾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佛教被印度确立为国教 B、亚历山大帝国达到强盛 C、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地中海成为帝国“内湖”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战国一西汉)简表
时期
概况
战国
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
秦朝
把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西汉
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
材料三:如下侧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一一《史记·货殖列传》覆衣天下。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偃衣天下。
——南朝《宋书》
〖民族交融〗
材料四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一一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五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北方民族迁往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茂陵佛座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国至西汉西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时期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简述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的目的。(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两点即可)。(4)、根据材料四,指出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5)、根据材料五,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概括修筑长城导致“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6)、依据材料六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现象的原因。简述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7)、综上所述,概括你对经济活动和民族关系这两个主题的认识。 -
8、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三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汉室江山永国,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四 汉武帝时,董仲舒认为,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哪项政治制度?秦朝统治地方的方式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图3分别是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一重要措施?说说图2措施的实行有什么重要影响。(3)、材料三中“终于得以彻底解决”的“这一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汉武帝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什么?(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
9、体验学习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不能列入官方的籍册意思是不能享有贵族特权)。
(1)、依据材料一、将上述资料按要求分类。(填序号即可)实物史料范畴:文献史料范畴非史料范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自“平王”起,周王室政治地位的表现。(3)、材料三记载了商鞅变法哪些内容?这次改革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效果? -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增多。
材料三 “它”记载了周初成王开始营建东都洛邑时,在一次祭典上对宗室子弟宣布的诰命。这是最早出现“中国”字样的出土文献。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是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写出其名称。“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反映的是四川广汉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图3)。图1图2图3
(2)、指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3)、“它”指什么?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和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
11、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刘徽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
12、某校刊围绕古代历史人物有如下分类,①处可选人物是( )
·第一类: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
·第二类:蒙恬、卫青、霍去病……
·第三类:蔡伦、张仲景、①……
A、顾恺之 B、锺繇 C、王羲之 D、祖冲之 -
13、下表是曹操的形象演变,影响对曹操评价的因素是( )
观点
出处
“操最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南朝)《世说新语》
“至今砚墨抱遗益,千古奸雄秽青史”
(宋)岑安卿《铜雀台》
A、时代背景 B、身材外貌 C、个人成就 D、作者喜好 -
14、下面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事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
15、后人写诗称赞班超:“莫道书生无燕颔,边人今识汉班超。”“边人今识汉班超”是因为班超( )A、设置西域长史府 B、长期经营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成功到达大秦
-
16、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能够体现“浩浩丝路长歌”的历史事件是( )A、修筑长城 B、开辟丝绸之路 C、修筑灵渠 D、修建都江堰
-
17、“(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成汉
-
18、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制作出当时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据此可以判断
派别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家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开始 C、活字印刷广泛应用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
1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远古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夏商周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C、春秋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D、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20、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 C、农耕技术的发展 D、文字历史的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