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下列历史事件,实践了这一号召的是(     )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运动 D、十月革命胜利
  • 2、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它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法国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由此可知,《法国民法典》(     )
    A、规定法国实行共和制 B、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C、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 3、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集中出现 B、革命在美洲广泛传播 C、大批美洲独立国家广泛建立 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 4、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促使美洲的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以及火鸡和羊驼等动物逐步向欧亚大陆扩散和传播。同时,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水稻等农作物,葡萄和香蕉等水果,以及羊、猪和马等动物传播至美洲大陆。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农业格局 B、美洲在贸易往来中处于主导地位 C、新旧大陆物种交流是双向进行的 D、世界文明已形成多元平衡的格局
  • 5、下表是14世纪前后欧洲手工业的变化。它表明当时欧洲(     )

    项目

    家庭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人员构成

    家庭成员

    手工工场主与雇工

    生产资料来源

    自己提供

    商人提供

    产品归向

    供给家庭

    面向市场

    A、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B、手工业从业人员壮大 C、新兴城市大量涌现 D、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 6、《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这反映了(     )
    A、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居领先地位 B、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D、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 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该法典(     )
    A、保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 B、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C、具有较缜密的法律体系 D、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
  • 8、自13世纪以来,在富裕贵族和工商业者的资金扶植下,西欧许多国家纷纷成立大学。大学注重职业训练,特别是计算、测量、会计、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据此可知(     )
    A、极大地冲击了教会特权 B、反映出理性主义的深入传播 C、得益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
  • 9、13世纪欧洲庄园的经营花费很少,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芦苇可以盖房,桦树可以充作各种用途的木料,鳝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使用佃户劳力。这表明当时的庄园经济(     )
    A、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 B、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投资 C、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D、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10、统治者将土地授予贵族,贵族将土地授予骑士,骑士将土地授予农民,同时要求他们提供军事、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服务和义务。以上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古罗马的执政官与将军之间 B、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 C、阿拉伯的哈里发与总督之间 D、日本的天皇与武士之间
  • 11、“《十二铜表法》虽然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了平民的权利。”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非常重视形式主义 B、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C、体系比较系统全面 D、体现罗马法制的规范化
  • 12、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主要体现在(     )
    A、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 B、政权机构的分权施政 C、人人平等和终身任职 D、全体居民的直接民主
  • 13、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1)、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摘编自《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摘编自《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麦克阿瑟说:“在这庄严的仪式之后,我们将告别充满血腥屠杀的旧世界,迎来一个十分美好的世界,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世界,一个致力于追求自由、宽容和正义的世界,这是我最热忱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

    材料三所述事件是怎样改变历史进程的?
  • 14、

    某校九年级开展关于工业革命的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步骤1整理材料

    序号

    资料

    出处

    资料1

    使用童工的法定年龄为9岁;9—13岁童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18岁的不超过12小时

    英国《工厂法》

    (1833年)

    资料2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棉制造业史》(1835年)

    资料3

    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为资本家进行的强制劳动,不仅夺去了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夺去了家庭本身惯常需要的、在家庭范围内从事的自由劳动的时间。

    【德】马克思《资本论》(1867—1894年)

    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整理材料的角度,并任选一则材料,谈谈其研究价值。
    (2)、材料二   步骤2整理近代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7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1836—1848年

    宪章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5、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这个政体叫作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节选自伯里克利的演讲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摘编自《权利法案》

    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南北战争。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1862年9月,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马克思称其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1863年7月,葛底斯堡大捷。

    1865年4月3日,北方军队占领“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被迫向北方军队请降,美国内战结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部法律文献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简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背景,并说明马克思为什么称其为“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 16、希特勒曾说:“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区,我们只好夹着尾巴撤退……”材料反映了德国法西斯不断侵略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法西斯国家的扩张野心 C、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 17、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迅速实现工业化,以增强国防力量,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
    A、用指令性计划发展重工业 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工业化 D、以新经济政策促进工业化
  • 18、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19、1869年,明治政府命令各藩把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上交中央政府;两年之后,明治政府又将旧藩主迁住东京,坐食俸禄。明治政府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等级制度 C、推行地税改革 D、发展近代经济
  • 20、“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1804年,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说明(     )
    A、摧毁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 D、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