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国家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在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当时出土的物品可能有
    A、精美的“帛书”和“帛画” B、刻有诸侯纳贡的画像砖 C、刻有卜辞的甲骨 D、各类青铜器和铁犁
  • 2、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

    内容

    出处

    “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战国策·燕策一》

    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启最终登上王位 C、益将王位让于启 D、禹直接传位于启
  •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
    (4)、简析材料三中“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制度是谁创建的?指出他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个治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图二   春秋争霸形势图

    (1)材料一图一《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都城);③处是________(诸侯国名)。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中,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开展激烈争斗,争夺霸主地位,其中________(人物)成为春秋首霸。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 6、下图所示战役是

  • 7、图一、图二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   四羊方尊               图二   司母戊鼎

    A、商代青铜工艺高超 B、东周社会经济发展 C、春秋等级界限严格 D、战国群雄并起争霸
  • 8、下列有关下图古人类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开始培植农作物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已经学会使用火
  • 9、阅读下列表格,完成任务。

    主题


    丝绸之路是     ▲  之路
     

    【任务一:读图知史】

    ①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对比教材中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与 《丝绸之路图》,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任务二:史料实证】

    由于丝绸之路跨度如此之广,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为其沿 途安全提供保障,它就无法长期存在。汉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当之无 愧成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保护者,并为这条道路的畅通与繁荣提供最坚 实的保障。

    ——纪录片《中国通史》

    ②请写出可以佐证画线部分内容的相关史实。

    【任务三:论从史出】

    ③综合上述材料,在“横线”处补全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 10、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③让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④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仔细观察右侧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 ▲ ____地区的有效管辖。 ………( )

    A、秦朝  岭南 B、西汉  西域 C、西汉  夜郎 D、东汉  西域
  • 12、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共同佐证的是………( )

    古罗马壁画中           新疆出土                             以大宛产的汗血马为参照精

    穿丝绸衣服的女子       的东汉锦袜                            制而成的西汉鎏金铜马

    A、丝绸之路途经新疆地区 B、丝绸远销到今地中海地区的古罗马 C、汉朝与大宛国来往密切 D、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13、以下为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空白处应依次填写……………………( )

    A、洛阳、安息 B、长安、斯里兰卡 C、洛阳、大秦 D、长安、欧洲和北非
  • 14、下表中关于丝绸之路的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到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 来到长安

    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夹 击匈奴

    A、A B、B C、C D、D
  • 15、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这条航线在汉朝时………………( )
    A、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形成 B、从山东半岛出发,到达日本 C、最远到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D、将大量中国丝绸转运到朝鲜
  • 1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来自敦煌壁画的局部图,讲述了一位帝王送使臣西行的故事。他们俩有可能是………………………………( )

    A、汉明帝和甘英 B、光武帝和班超 C、秦始皇和李斯 D、汉武帝和张骞
  • 17、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 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东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 18、汉朝的海上航路主要有两条,它们都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
  • 19、73年,西汉朝廷曾派班超出使西域。…………………………………( )
  • 20、公元前119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