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汉代的音乐与歌舞,已经加进了不少外来的成分……武帝时已有安息的马戏团来到中国,表演角力、杂耍、戏兽等技艺……在东汉中叶,罗马的魔术团,也来到中国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C、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 D、汉代统治者追求享乐生活腐朽
  • 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B、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C、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
  • 3、下表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汉武帝(     )

    汉武帝时期部分诸侯国(王子)封侯人数统计

    A、实行了盐铁专卖 B、颁布了 “推恩令” C、建立了刺史制度 D、派卫青击败匈奴
  • 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更替频繁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发布诏文:“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法令的颁布是为了(     )
    A、实现兼并战争的胜利 B、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C、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D、实现思想文化的大一统
  • 6、《诗经·周颂·噫嘻》记述了西周成王祭祀上天及先辈后,亲率官、农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努力耕田的情景。这一记载印证了当时(     )
    A、政治教化的功能性 B、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C、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D、农耕经济受到重视
  • 7、儒家“仁”、“信”,墨家“兼爱”、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在今天发展为“和谐”, “诚信”,“友善”、“法治”。这体现的是百家争鸣的(     )
    A、背景 B、内容 C、经过 D、影响
  • 8、下表内容反映出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显著特征是(     )

    改革

    主要内容

    魏国李悝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楚国吴起变法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秦国商鞅变法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与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A、兼并战争 B、制度变革 C、百家争鸣 D、王室衰微
  • 9、“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这个时期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加,人口也不断增长。“它们”是指 (     )
    A、打制和磨制石器 B、铁制农具和牛耕 C、磨制石器和牛耕 D、铁制农具和青铜器
  • 10、史学家顾颉刚指出:秦的成就是融化了西戎,晋的成就是融化了狄人……名义上是把这些部落一个个翦灭,而实际上是把全部的戎、狄民众的文化提高了……到战国时,就再没有所谓“华夏”和“戎”“狄”的区别了。这说明春秋争霸(     )
    A、给人民带来了动荡不安 B、完成了统一的过程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D、扩大了秦晋的疆域
  • 11、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扩大了统治范围 B、引起“国人暴动”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强化了诸侯权力
  • 1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并不断地交流与融合。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领先世界 B、错综复杂 C、多元一体 D、单一纯粹
  • 13、通过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数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及烧石和烧骨等,可以推测出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会用火烧烤食物。这表明(     )
    A、北京人遗址材料最为齐全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C、北京人进入食物生产时代 D、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
  •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文献,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 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二 《人权宣言》强调,决定国家意图的,不应是掌权者而应是国民。国民的公共意志应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权利,不依照法律就“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每个人在守法方面也是平等的,“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有效限制”的文献指什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指哪一体制?
    (2)、材料二中的文件出自于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文献宣告了哪些基本原则?
  • 15、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夫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世界古代史》

    材料三:在古代的印度时期,统治者通过种姓制度的手段,达到了有效地统治当地印度人民的目的,而限制住普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接触财富、权力与地位,并逐渐把这种制度严格地做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则。时至今日,虽然科技迅速发达,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但是印度当地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种姓制度,继而引发起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

    ——摘编自颜刚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洲源》

                      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的用途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知识,简评金字塔工程。
    (2)、材料二是对哪一法典的概括? 此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 16、在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此次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萨拉托加大捷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约克镇战役
  • 17、美国电影《国家宝藏》讲述了一个寻宝故事,其中的寻宝线索藏在由杰斐逊起草,发表于1776年7月4日的一份文件中。要获取宝藏,主人公需要找到(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请愿书》 D、《独立宣言》
  • 18、1800年,拿破仑正式命令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拿破仑法典》,在具体制定法典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拿破仑的这一“坚持”(     )
    A、使所有欧洲国家纷纷的效仿 B、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使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灭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 19、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进行商业营运,它将使人类出行发生重大变化。这里报道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     )
    A、凯伊 B、亚当· 斯密 C、哈格里夫斯 D、斯蒂芬森
  • 20、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   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而纺织工人的周工资从1797年的26先令8便士下降到 1833年的4先令6便士。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 B、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