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此举(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挫败了外来势力 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开始了闭关锁国
  • 2、下表为明朝的科学巨著信息,据此推知,明代科技(     )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宋应星《天工开物》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的农业百科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朝地理名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A、已形成完整体系 B、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C、服务于农业生产 D、迎合了世界发展趋势
  • 3、下表是秦汉两朝政府推行的大规模移民措施,这些移民措施旨在(     )

    时间

    移民措施

    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郡,以50万人谪戍之

    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

    “徙五万家于云阳(今陕西淳化)”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卫青逐走匈奴收复河南地,“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

    A、增加财政收入 B、维护郡县制度 C、巩固国家统一 D、促进边疆开发
  • 4、《秦律·厩苑律》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这些规定(     )
    A、规范了行政运行 B、适应了农耕需要 C、加重了律令刑罚 D、激化了社会矛盾
  • 5、周礼规定:天子食用牛肉,诸侯食用羊肉,大夫食用猪肉。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这反映了当时(     )
    A、分封制的确立 B、饮食习惯改变 C、社会生活安定 D、生产力的发展
  • 6、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这表明当时(     )
    A、雕塑技术成熟 B、社会分化出现 C、手工业很发达 D、审美意识古朴
  • 7、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史实说明“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图片中①处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二战的进程有何影响?该事件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走向联合,从而使中国抗战的性质具有了怎样的特点?请在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你如何看待?
  • 8、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朝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   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看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

    材料三   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后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9世纪开发西部,以致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在什么时期湖南正式成为中国本部18个行省之一?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 9、“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主要想表达的是(     )
    A、两次工业革命领先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和美国 B、工业革命的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
  • 10、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材料意在强调该宪法(     )
    A、推崇程序民主 B、遵循天赋人权 C、实行联邦体制 D、注重分权制衡
  • 11、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2、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作者旨在说明(     )
    A、重农思想 B、经济水平发达 C、重视工艺制作 D、科技领先世界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   【品味历史言论——领悟时代思潮】

    材料一   我无法也不愿完全拒绝尘世的快乐……因为正是这些情感让我成为人。

    ——摘编自彼特拉克《秘密》

    注:在此书中,彼特拉克以虚拟对话的形式,与奥古斯丁(代表宗教禁欲主义)展开辩论。他一方面承认对上帝的义务,另一方面却为人的情感与世俗追求(如对劳拉的爱、对文学声誉的渴望)辩护。

    材料二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时代思潮。

    任务二【制作人物卡片——感受改革力量】

    卡片一

    卡片二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人物:罗斯福

    国籍:俄国

    国籍:②__________

    贡献:推行①______改革

    贡献:实行罗斯福新政

    言论:现有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民自己解放自己,不如我们主动废除它

    言论:我们寻求一种有控制的资本主义,避免革命性的破坏

    (2)请将任务二中①②处补充完整。阅读卡片,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位人物,谈谈他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任务三   【梳理历史线索——感悟时代发展】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等诸多因素,让新的一年充满不确定性。但机遇与风险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新华社《冲突与挑战中求和平机遇与风险中谋发展——2024全球地区形势前瞻》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观点,综合运用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实至少列举两个,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有总结提升。)

  • 14、

    电影能生动地再现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人物命运、文化冲突与时代精神,让观众在光影交织中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代的温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年轻时就立志成为一名航海家,他相信地圆说,非常喜欢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怀揣着对马可·波罗描述的东方财富的向往,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1492:征服天堂》电影简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前提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图1   影片《开天辟地》

    取景地_______

    图2 影片《血战台儿庄》剧照

    图3   影片《十八个手印》海报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的取景地补充完整。并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部电影,对其传递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材料三

    影片《流浪地球》中的Moss,作为“领航员号”空间站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负责管理空间站事务,不仅拥有超强算力,也有着自主意识,在业界被称为“强人工智能”。

    中国政府早期对AI领域的战略布局为DeepSeek等创新企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AI发展,2017年更是明确了我国新一代AI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沃土。如今,中国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活跃的创新生态,吸引着全球目光。

    ——摘编自科技日报《DeepSeek,激荡AI行业的“一股清流”》

    (3)根据材料三,指出Moss诞生的技术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历史影视资料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资源宝库,尤其是关于近现代的历史,有很多原始的历史影像可以利用。然而,在选择影视作品学习历史时,需注意其艺术加工与真实史实的区别,并结合作品时代背景分析其创作意图。

    ——摘编自李娣、刘铭鑫《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使用电影学习历史时需注意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15、

    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飞跃,都会引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发展。南方利用间歇轮作等方式,可以使农作物一年内丰收三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后来,南方又兴修水利,大面积增加种植,开始围水造田,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在唐朝江南地区,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碌碡、砺、耙、犁等,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将土块用耙碾碎,并拔掉杂草,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后来又引进耖,农作物种植变为先耕地,然后耙田,最后用耖将地碾平,这使耕种程序更加简便,农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图2 唐朝新型农具

    ——摘编自刘高峰《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与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2新型农具的名称,并概括唐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近代以来,广西梧州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逐渐兴起。据《近代广西社会研究》记载,1897年梧州被迫开埠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同时本地的土特产如八角、桂皮等也通过梧州港远销海外。在这一过程中,梧州的商业贸易得到极大发展,一些近代工厂开始建立,如1921年创办的梧州火柴厂,采用机器生产,雇佣工人数量达数百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工业生产力的进步。

    1933年梧州工业发展情况

    工厂

    716家

    工人数

    4700多人

    资本总额

    242.7万元

    工业资本在广西四市工业总额占比

    73%

    ——摘编自赵洋《古郡史话》;钟文典《近代广西社会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梧州工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梧州开埠对广西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例如,在工业领域,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0%,生产周期缩短了20%。

    ——摘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的认识。

  • 16、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推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包括对银行体系运营、信贷规模及证券交易的全面监管。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秩序和恢复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这些措施表明美国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
    A、自由市场经济 B、国家垄断经济 C、政府干预经济 D、完全计划经济
  • 17、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学制令》,紧接着又出台《师范学校令》和《教育令》。从此,日本普及教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师资之风盛行。这体现了日本政府(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废藩置县 C、推行“殖产兴业” D、施行地税改革
  • 18、《牛津工业变革史》记载:“流水线正推行着一种全新的秩序。工匠们在工厂的流水线旁,遵循机械传送带设定的速率,一刻不停地劳作。……个人的自由随性被标准化、流程化的作业模式所取代。”材料反映了(     )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生产方式的改变 D、机器生产已普及
  • 19、这是一场独特的“革命”,它不见硝烟、鲜少流血,却使英国的专制王权走向终结,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权利请愿书》的呈递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D、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
  • 20、阿拉伯工匠吸收中国的陶瓷技艺与波斯的金属加工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推崇,还远销欧洲与亚洲其他地区。这反映了阿拉伯(     )
    A、促进文明交流交融 B、垄断了亚非间贸易 C、疆域地跨亚、非、欧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