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去体验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去体验的地方是(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陕西蓝田 D、湖北郧阳
-
2、进入近代,欧洲文明强势崛起,法国是近代欧洲文明的重要发动机之一.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变革先导】
材料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1)、材料中的“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这次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赞他为“欧洲雄狮”,也有人骂他是“科西嘉怪物”,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 -
3、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A、君主立宪的确立 B、联邦体制的建立 C、共和体制的创立 D、资本主义的发展
-
4、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国、美国、法国相继制定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文件。下列与数字编号对应的法律文件,顺序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B、《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权利法案》 D、《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拿破仑法典》、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 -
5、“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场宫廷政变,国王更换了,王位却保留了……但君主制的实质发生变化了,君主专制不再存在,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这场“宫廷政变”是( )A、“光荣革命” B、倒幕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内战
-
6、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适合下列时间轴的主题是( )
A、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
7、下面内容节选的是15—17世纪部分欧洲国家的殖民历史。它们共同揭示了( )
·1493—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了超过27万公斤的黄金。
·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黄金20多万公斤,白银1800万公斤。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通过种植园和黑奴贸易获得巨额利润。
A、西欧庄园制度的建立 B、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8、“从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种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自那以后,一切重大事件都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与上述“自那以后”对应的事件是( )A、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早期殖民掠夺
-
9、下面是哥伦布《航海日记》里的一则材料,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 )
当地(美洲)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哥伦布)以为,无须返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A、背景 B、动机 C、过程 D、影响 -
10、下表为某一时期代表人物的名言,其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代表人物
名言
薄伽丘
“幸福在人间”
但丁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莎士比亚
“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
A、民族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主主义 D、“神权至上” -
11、14—16世纪,人们对文化及精神文艺产品的消费爱好带来了更多物质文化需求,写书、出版、印刷、装订等形成品牌化流程,吸引大量资本投入。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 D、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
-
12、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最初形态”的显著表现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的早期原始积累 D、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出现
-
13、帝国首都巴格达设立的“智慧宫”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学者,他们翻译、研究古希腊、罗马、波斯等地的著作。帝国的商人和旅行家们则把古印度、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又把创立的伊斯兰教等传播到东方。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4、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 )A、开创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B、阻碍了区域间经贸往来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
15、根据以下大事年表,完成历史小论文。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阅读材料,补充一个观点。A
B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对外反抗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从以上三个观点中,任选其一,从材料中选择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或“变计”,是洋务派最初提出的命题。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指出,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之际,“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洋务运动要“靖内寇”和“御外侮”,修补破屋,不使倾倒。维新变法则要“大变”“全变”“骤变”,要“变体”“变道”,要全面效法“西学”“西政”,把儒家中的“仁爱”“天下大公”“小康大同”与西学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结合起来,建立“宪政”国家。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等
材料二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极大地刺激和唤醒了民族救亡意识。甲午战争后,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派和维新派救国方案的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保持掠夺东方财富的通道畅通,公然派出侵略军先后进犯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地区,并陈兵天津大沽口,威逼清政府妥协,最后在1842年闯进长江下游,从上海一直打到南京,迫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战争的名称。同时,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说明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条约给我国带来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
18、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四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第七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深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19、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 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A、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 B、《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 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0、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英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C、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D、安抚边疆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