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材料三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依据材料一,郡县出现的时间。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员方面的区别。
(2)据材料二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历史渊源。
(4)据材料三分析,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七上
材料二 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什么耕作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出现了哪一种材质的农具(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及两种治国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分别对应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依据材料四,“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怎样的影响 -
3、观察下列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
主题
春秋战国之际,扁鹊总结出来四诊法:望、闻、问、切
战国问世,西汉成书《黄帝内经》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等,被称为“神医”
A、书写材料的变化 B、祖国医学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中外交流的成果 -
4、“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变革与制度革新 B、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承上启下与走向统一 D、割据纷争与民族交融
-
5、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的示意图。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6、历史学习小组收集整理了如下史料。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A、对外贸易繁荣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东晋王朝兴亡 D、北方各族的内迁 -
7、下列有关西晋和东晋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晋和东晋都是统一的王朝 B、西晋和东晋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的 C、西晋和东晋时对江南地区都有所开发 D、西晋和东晋都定都建康
-
8、《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曾对孙权说“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军必矣”。材料体现出( )A、曹操已完成对北方的统一 B、孙刘联军是正义之师 C、诸葛亮对形势的敏锐洞察 D、三国鼎立局面已形成
-
9、2023年是共建“——带——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纵观人类历史,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2000年前,祖先们的古丝绸之路开创了一条文化与经济的圣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连接亚非之间的陆上通道 C、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D、贯穿南北地区的水上通道
-
10、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忠君守礼,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这旨在说明(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B、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影响深远 C、儒学人才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 D、统治者个人喜好左右人才选拔
-
11、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墓中发现,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其遗诏中“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可以印证汉文帝生前提倡的( )A、勤于政事 B、勤俭治国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首先扛起反秦大旗,建立张楚政权。之后,天下群起响应,旧贵族、秦吏、市并平民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浪潮中,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由此可知( )A、陈胜吴广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D、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13、秦朝统一使用的小篆,摒弃了金文象形性强、部分文字笔画随意增减等弊端,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由此可知,小篆的推行( )A、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B、清除了国家分裂因素 C、使各地区语言一致化 D、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14、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这体现了( )A、学派之间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B、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C、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D、诸子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15、下表统计的是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秦军战绩情况。这说明商鞅变法( )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A、促进了教育变革 B、强化了旧贵族特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
16、为弄清先秦的历史分期,小明制作了下列时间轴,其中序号④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
1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写道:“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分封制( )A、在历史上只起到消极作用 B、隐含分裂割据的不利元素 C、意在树立人们的家国观念 D、政治与血缘的结合是核心
-
18、2024年5月22日,江西德安县举办了《禾下乘凉梦》融媒体直播活动,以杂交水稻研究为线索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科研故事。袁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稻济天下,精神永传承。而在史前时期,我国掌握稻作技术的居民是(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陶寺古城居民 D、仰韶居民
-
19、小明同学以“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为主题,制作了如下图的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945—1991年)
知识结构图
(1)、请将下表中符合知识结构图中①、②两处的历史事件放入合适位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事件名称)。(2)、请根据知识结构图中第二版块冷战兴起的大致经过,绘制一副冷战兴起进程的时间轴。 (包含时间和事件)(3)、结合结构图第三版块的内容,协助小明同学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三条主要线索。 -
20、文明发展和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材料二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明类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多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摘自林秀玉《世界古代文明史探》
材料三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四 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
(1)、请你参照下列示例,选择材料一组图中除示例外的一个文物或遗址 , 写一张“文物导览卡片”。(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文明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的世界古代史知识,用史实说明“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文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并概括其影响。(4)、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发展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