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航路开辟时期,某船队的勇士们归来后得到的礼物是地球仪,上面写着“你首先拥抱了我!”据此推断,这支船队的领导者是( )A、达·伽马 B、麦哲伦 C、郑和 D、迪亚士
-
2、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之中,他们也会选择接受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阿拉伯帝国“创立了比当时任何一个文明都要更加宏伟壮丽的文明”。这表明阿拉伯人( )A、保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 C、面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 D、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
3、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发出“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号召,呼吁所有人打破过去部落氏族的界限,放弃仇视,在宗教的前提下团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做法( )A、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形成 B、拓展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领土 C、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D、推动了麦地那商业贸易大发展
-
4、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使日本(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进入了幕府将军的统治时代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的形成
-
5、“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督教促进了西欧文化的繁荣 B、城市是西欧的政治经济中心 C、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D、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
6、欧洲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欧罗巴,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8世纪,直到13世纪欧洲人才普遍开始用欧洲来指称自己所在的大陆,此前,欧洲通常被称为“基督教王国”。中世纪欧洲被称为“基督教王国”的原因是( )A、基督教控制欧洲人的精神世界 B、封建王权强迫百姓信仰基督教 C、城市依靠教会斗争取得自治权 D、大学教育以神学培养教士为主
-
7、罗马帝国曾鲸吞西方世界,维持和扩大统治不仅要依靠暴力,还要依赖它惊人的同化力,即通过求同存异实现多元一体的能力。最能体现古罗马这种“同化力”的是( )A、帕特农神庙 B、共和制度 C、罗马法律 D、希腊神话
-
8、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希腊古典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的文明。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A、加强了殖民统治 B、掠夺了东方财富 C、扩大了帝国版图 D、促进了文化交流
-
9、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是( )A、消除欲望 B、忍耐顺从 C、众生平等 D、因果报应
-
10、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
11、发明于古埃及的一种古老文字在19世纪被释读,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是指(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
12、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解除烦恼出计策】
(1)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一: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役使奴隶500个,纳贡上千斗。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铁器牛耕正在推广,正是好时候。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富有?
(2)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二: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日夜盼望土地变合法,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变合法呢?
【唯物史观评改革】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子爵位并赏赐土地
(3)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谈这四个阶层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并阐明理由。
阶层
地主
士兵
农民
守旧贵族
态度
理由
【唯物史观评改革】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4)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明理由。
【情感升华谈启发】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
13、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
旁白: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D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的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请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写出百家争鸣的意义。(至少从两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你会采用怎样的治国思想?请说明理由 -
14、下列对“文景之治”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展 C、生活安定 D、农民摆脱剥削
-
15、汉初,民生凋敝,“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增加赋税 C、中央集权 D、严刑峻法
-
16、《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材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A、统治者残暴统治 B、秦朝焚书坑儒政策 C、农民的反抗精神 D、战乱频繁
-
17、各国文字异形和混乱,不但妨碍政令的执行,而且影响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后即宣布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罢“不与秦文合者”。上述史实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顶针的文法揭示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法则,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山此可判断此句出自( )A、《孟子》 B、《论语》 C、《老子》 D、《墨子》
-
19、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
20、李冰任蜀地郡守后,通过实地考察,对岷江的水势、地形、不同时期的降雨量等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调研,最终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此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秦陵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