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主权归属的变化
  • 2、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 3、“‘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
    A、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D、强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 4、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2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材料强调的是 (  )
    A、区域自治,经济腾飞 B、交通建设,工作中心 C、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祖国统一,繁荣兴盛
  • 5、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在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的地方推行的一项重大政治制度。材料主要论述了      (  )
    A、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保障
  • 6、右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 7、人口数量变化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人口数统计表

    时期

    秦朝

    西汉初年

    汉光武帝时

    唐朝初年

    唐朝开元

    年间

    唐肃宗乾元三

    年(760年)

    人口数

    3 000万

    1 300万

    2 100多万

    2 400万

    8 000万

    1 600万

    ——数据整理自《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耕地数统计表

    年代

    康熙

    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六年

    (1741年)

    乾隆

    十九年

    (1754年)

    乾隆

    二十四年

    (1759年)

    乾隆

    四十一年

    (1776年)

    乾隆

    五十二年

    (1787年)

    百年增加

    百年

    增长率

    人口(人)

    1亿

    -

    1.60亿

    -

    2亿

    -

    3亿

    2亿

    200%

    耕地(亩)

    6.08亿

    6.84亿

    -

    7.09亿

    -

    7.16亿

    -

    1.08亿

    18%

    注:“-”处为数据缺失。

    ——数据整理自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2)、导致材料一中760年人口数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对唐朝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及其带来的主要问题。
  •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数千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材料二 他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隶属福建省的统治机构。

    材料三 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击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捣毁城堡。俄国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台湾同胞尊称为“开台圣王”的人是谁?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
    (3)、材料二中“清朝在台湾设置了隶属福建省的统治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这个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中俄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了哪一条约?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民族为了捍卫领土主权自古就有的精神。
  • 9、观察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图中人物是谁?应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2)、观察图二,它揭示的是清王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消极影响?
    (3)、通过图一与图二的对比,联系明清对外关系的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 ,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 11、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势力时,清朝统治者实行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12、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改革税收制度,称为“一条鞭法”。
  • 13、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14、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 
  • 15、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明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16、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时间

    纳税田亩数比1683年增加的数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23

    雍正四年(1726年)

    60(此时耕地面积已超过明末耕地面积20.6%)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17、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
    A、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 B、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 18、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根据史实绘制了右面导图式笔记。其中图注标注正确的是(   )

    清朝巩固边疆示意图

    A、甲——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乙——设置台湾府 C、丙——设置伊犁将军 D、丁——雅克萨之战
  • 19、1653年,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清廷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材料表明(    )
    A、清朝已经开始闭关自守 B、清朝强化边疆地区管辖 C、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清朝反抗外来殖民侵略
  • 20、根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局势特点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

    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A、外重内轻 B、王室衰微 C、政权更迭 D、南北对峙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