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说明了14—16世纪的西欧( )
1363年
1381年
1445年
1520年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农夫
雇工
总计
105
56
124
83
74
74
50
58
雇工所占%
35%
40%
50%
54%
A、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垦殖运动的盛行 C、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手工工场的出现 -
2、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下列词汇中,最有可能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出现的是( )A、maize(玉米) B、telegraph(电报) C、gasmask(防毒面具) D、we Bsite(网站)
-
3、谚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下列谚语和历史现象对应错误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7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关系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可获得市民身份 C、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古代日本人重视教育和知识 D、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
4、西欧封建庄园里有着明确的分工,农奴负责农业生产,工匠负责手工制作,管家负责庄园的日常管理。这种分工模式维持着庄园的正常运转。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 )A、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B、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5、雅典的这种由全体成年男子享有直接民主权利的政权形式,只能实行于人口不多的城邦。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B、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C、奠定欧洲民主制度的基础 D、彰显城邦集体意志
-
6、纵观人类历史,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问题。【读图说史】
(1)以下三个人物都是思想的引领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骄傲。请分别列举出他们的代表作品。
【思维碰撞】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一米开朗琪罗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请你举文艺复兴时期与《哀悼基督》类似的作品。
(3)胡适曾经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简要分析胡适这一观点的依据。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中世纪西欧庄园伴随着西欧农业不断发展,剩余农产品增加,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材料二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训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瓦解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因素有哪些。(3)、综上探究,请写出你的认识。 -
8、【麦哲伦环球航行】
材料一 西班牙国王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正想向海外发展。1519年,西班牙国王支持麦哲伦进行航海探险,为麦哲伦装备远航探险船队。1521年3月27日,船队到了马克坦岛。麦哲伦想征服岛上的土著居民,把岛上的一个个小王国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麦哲伦带领船员,手持火枪、利剑,强行登上陆岸,用血腥手段征服这个地区,并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来命名这个地区,菲律宾的名称就这样由来。但是,遭到了土著居民的反抗。土著居民用箭、标枪对付入侵者。一支毒箭射中麦哲伦,使得航海探险家客死他乡。
——摘编自《麦哲伦环球航行·360百科》
材料二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座双面纪念碑——麦哲伦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这样的碑文:
碑文1: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侵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斐迪南·麦哲伦。拉普拉普成为菲律宾抗击欧洲入侵者第一人。
碑文2: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死于此地。此后,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9、判断正误:欧洲中世纪的大学选拔官吏的需要。( )
-
10、达•芬奇国别:生于的佛罗伦萨,多才多艺。
-
11、1787年美国宪法
(1)背景: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
(3)内容:依据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①行政、立法、司法 ,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影响:是世界上第一部 , 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12、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年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有个。截至2015年,联合国拥有个会员国,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联合国秘书处等。
-
13、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文字说明了A、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炸药被广泛应用 D、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
14、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如下图)。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直接采取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 B、治理污水排放 C、停止工业生产 D、倡导低碳生活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高涨,其中华夫脱运动出现在( )A、印度 B、埃及 C、墨西哥 D、土耳其
-
16、“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其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这场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A、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D、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
17、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名称是北平,使它获得了和平解放的功臣是( )A、李宗仁 B、胡宗南 C、傅作义 D、周恩来
-
18、“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年轻的人们”指的是( )A、红军战士 B、八路军战士 C、新四军战士 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 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引起人口迁移重大事件(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移民”给美洲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者多个史实,以“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0、外交发展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万邦来朝】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的代表人物?
(2)唐朝的繁盛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况,列举唐朝出现的两个封建盛世局面名称。
【屈辱外交】
材料二:下图
(3)近代史上,列强多次侵华,强迫中国签订了大量屈辱条约。上图内容出自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条约的哪一款内容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危害最大?
【中国声音】
材料三:如下图
(4)上述两图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国际舞台上终于有了响亮的中国声音。这两个事件有何共同的历史意义?
【中国地位】
材料四:如下图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上图现象的发生?
【中国方案】
材料五:40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
(6)依据材料五,说明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