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话出自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的著作,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关于费尔巴哈》 D、《致约·魏德迈》
-
2、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他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和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材料中“双元革命”是指( )A、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3、使国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打开了广阔殖民地的市场,同时还获得了最廉价的,原料产地。与英国这些优越条件相关的称号是A、“海上马车夫” B、“无敌舰队” C、“日不落帝国” D、“世界工厂”
-
4、如下图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狱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说明A、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B、腐朽的封建统治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 D、法国大革命是最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
5、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这场婚礼是当时意大利奢侈之风的一个缩影。当时意大利奢侈之风的盛行源自( )A、宗教改革的推动 B、人文思想的熏染 C、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商业革命的发展
-
6、下面内容摘编自《大国崛起》一书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 )
一 中国的学生……279
二 布国威于四方……285
三 上下一致学西方……296
四 万世一系的近代天皇制……308
五 武力扩张、争霸东亚的不归路……314
A、殖民大国—葡萄牙 B、陆上强权—法兰西 C、东方强国—日本 D、“日不落帝国”—英国 -
7、8世纪,帝国疆域最大,帝国内人才辈出、巨著联珠、群星璀璨,更重要的是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此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匈帝国
-
8、学习历史时,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奴隶制城邦共和国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D、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
9、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生产技术提高 ②城市复兴 ③市民阶层崛起 ④租地农场出现 ⑤手工工场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 -
10、历史史料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并帮助我们认识、理解、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下列史料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罗塞塔石碑 B、殷墟 C、哈拉帕遗址 D、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
11、下列图片来自于早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随后又加紧进攻华北,妄图霸占整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毅然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张杨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永载史册,彪炳后世。
——摘编自《环球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章中对张、杨两位将军的评价。(2)“兵谏”之后,中共派谁到何地进行了调停谈判?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自《人民网》
(3)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这场战争的实践表明,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次“国共合作”对两党产生的共同影响。材料二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二中“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是指什么道路。依据材料二概括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的时间。(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依据材料一,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答出一点即可)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报刊的进步作用。(至少答出两个要点)材料三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归纳辛亥革命主要的历史功绩。(至少答出两个要点)材料四 他大声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得核心思想。 -
15、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认为它是“大喜事”是因为这件事(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B、顺应了国内要求和平的呼声 C、阻止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 D、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
16、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
17、北平学生痛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运动” D、八一三事变
-
18、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军校,其办学目的是为了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者 B、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D、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
1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材料中的“民贼”是指( )A、袁世凯 B、冯国璋 C、段祺瑞 D、张作霖
-
2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