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材料二
材料三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1)、材料一的文字出现于什么时期?它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中文物的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存在怎样的文化现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条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摘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云南发现的早期人类名称,并说出其生活的时间。(2)、据材料二,列举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材料三中联盟首领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要成为首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我国的什么时期? -
4、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春秋》 C、《论语》 D、《诗经》
-
5、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
6、《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记载:“正月农纬厥耒,囿有见韭;三月摄桑,委扬,始蚕,祈麦实,越有小旱;四月囿有见杏;五月种黍、菽、糜时也。”这说明夏代历法( )A、体系发展已趋于成熟 B、催生了农时观念 C、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D、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
7、墨子指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A、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 B、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 C、政府要赈济贫困的人口 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
-
8、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以民为本
-
9、观察地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会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但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这个诸侯国是( )A、晋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
10、“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D、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
11、历史学家郭沫若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与“安阳”成为商朝都城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国人暴动”
-
12、2023年4月5日上午,癸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桥山永翠,神州儿女共筑中国梦;古柏常青,炎黄子孙同叙华夏情。与华夏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
13、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国人类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考古发现与“山顶洞人”相关的是( )A、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 B、出土的稻谷 C、司母戊鼎 D、刻有文字的甲骨
-
14、下图是发现于北京人遗址的部分石制品。对此判断比较合理的是( )A、北京人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B、北京人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保留了部分猿的特征 D、北京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
15、
阅读图片与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一:
(1)写出图中A、B、C、D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材料二: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样地。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看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材料二的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中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中所享受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对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权力的有力折射。
——摘编自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
材料二 两河地区的统治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公正。一方面是发布“解负令”……缓解因贫富分化严重而变得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塞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埃及政治文明的特征,并以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证明材料二中的“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导致两河地区“贫富分化严重”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什么? 谈谈你对统治者“体现自己的公正”的根本目的的认识。(3)、根据材料三思考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描述的文明古国有何共同点? -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
材料二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2)、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传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个国家?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定? -
18、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
19、婆罗门教下的印度,神的性质也随着大世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原始崇拜时期的天神梵伦娜因为雅利安人法庭的出现而化身为天上的司法之神,过去的雷电和战神纷纷成为诸邦国王公们的保护神。我们从以上材料能推导出的观点是( )A、雅利安人的入侵毁灭了古印度原生文明 B、最高种姓的刹帝利阶层利用宗教加强权力 C、婆罗门信仰有社会现实的烙印 D、婆罗门教义催生了古印度国家的出现
-
20、下表是自然地理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 )
自然地理环境
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
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因为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了天文学研究,制定了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系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
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产量和人工
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决定作用 B、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 C、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