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某班开展“我眼中的秦朝”主题式学习活动,请 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秦之统一

    材 料 一 :秦灭六国形势图

    ①有人认为,秦始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统一全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请运用相关 知识印证其“必然性”。

    活动二:秦之忧虑

    材料二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 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②请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秦之 忧虑”。

    活动三:秦之策略

    ③联系本课知识,说说秦始皇的解忧之策。

    活动四:秦之价值

    材料四: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白郭沫若《中国史稿》

    ④根据材料四概括“秦之价值”。

  • 2、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回答问题。
    (1)、下列属于秦始皇为巩固边疆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下令统一货币 ②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③修建骊山陵墓 ④以防匈奴南进,修筑了万里长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右侧是秦朝的“疆域四至”示意图,从北至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长城 ②陇西 

    ③东海 ④南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 3、我们获取的历史信息中,有的是“事实的陈述”,有的是“评论意见”。下列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有( )

    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②“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③“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④“(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右图所示为秦诏权量铭文拓片。据图回答问题。

    (1)、该铭文的字体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文
    (2)、铭文中“法度量”的举措有利于………………( )

    ①经济的发展 ②文字得到统一

    ③交通的发展 ④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 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了土壤中汞含量检测,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①地宫的位置可能位于外城墙之外

    ②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结合

    ③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得到相互印证

    ④找到了秦朝北击匈奴的考古证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 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秦朝统一的背景 B、秦朝统一的过程 C、秦朝统一的措施 D、秦朝统一的意义
  • 7、“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章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 8、观察右侧漫画,下列对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残暴苛虐,树立权威
  • 9、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 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不胜任”和“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 10、右侧石碑上的文字称颂的人物是( )

    A、黄帝 、 B、大禹 C、齐桓公 D、秦始皇
  • 11、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 
  • 1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 )
  • 13、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洛阳为都城。………( )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某博物馆的一件文物。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 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淳厚。

    — 《汉书 ·景帝纪》

    材料三: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京城和边邑)廪庾(1ǐn yǔ, 意指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串钱的绳 子朽烂)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逐年堆积起来),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平准书》

    (1)、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材料一中文物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可见,汉 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体现的是汉初的哪一繁盛景象?材料二中的政策与这一繁盛景象 出现有何联系?
    (4)、经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 15、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戒奢从简 B、以农为本 C、废除酷刑 D、重农抑商
  • 16、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  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
    A、勤于政事 B、知人善任 C、戒奢从俭 D、虚怀纳谏
  • 17、变式:西汉初期,大臣陆贾曾向高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D、以德治国,休养生息
  • 18、西汉初期,大臣陆贾曾向高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以下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
    A、体现了刘邦对于军事力量的极度依赖和信任 B、反映出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对如何治国的困惑 C、陆贾在告诫刘邦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 D、陆贾建议刘邦大力发展畜牧业解决百姓生计
  • 19、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 )
    A、约法三章 B、休养生息 C、开 凿 灵 渠 D、版 图 拓 展
  • 20、下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图(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项 羽 D、刘 秀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