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45年8月,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柳亚子所说“弥天大勇”是指毛泽东(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D、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2、“1947年,……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上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C、“平均地权”政策的提出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3、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4、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6、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 7、“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8、“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首先付诸实践的是(   )
    A、召开中共“一大” B、开展北伐战争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 10、土地改革规定国民党官兵如果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家属甚至本人也可以分得土地。截至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俘虏的415万国民党官兵中有280万人变成了解放军战士。据此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   )
    A、推动解放战争胜利 B、促进战后经济恢复 C、调动人民生产热情 D、号召农民支援前线
  • 11、“布料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不分黑白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蒋军没处藏。”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C、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 12、如图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大纲可以用来研究(   )

    A、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新政协会议成功召开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 13、广大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供应更是依靠无数民工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
    A、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B、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装备水平 D、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 1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通过丰富请示报告内容规定,创新请示报告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请示报告监督执行等。这一制度的实施(   )
    A、统一了思想行动 B、强化了军事指挥 C、推动了经济建设 D、规范了党内纪律
  • 15、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内容或意义

    A

    辛亥革命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新文化运动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C

    抗日战争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

    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A、A B、B C、C D、D
  • 16、“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该电报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 17、“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万家岭大捷
  • 18、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B、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历史大单元复习时,搜集到了“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资料,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20、“晴天霹雳一声响,布棚下面创辉煌。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