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及文学艺术作品。(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人物
路线
成就
迪亚士
②
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填序号)
到达印度
哥伦布
(填序号)
③
环球航行
(3)、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描述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事件带来的影响。 -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欧亚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并举例说明?(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阿拉伯文明的一项文化成就?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归纳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谈谈拜占庭文明的衰落给我们什么启示? -
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是把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学说》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四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到12世纪以后……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2)、材料二中的“我们的城市”是指哪个城邦?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该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分析该制度有何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回答,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达到目的?(4)、根据材料四,分析世俗学校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
4、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
5、有学者认为,14世纪到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与这两个“发现”相对应的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三角贸易 C、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D、三角贸易、启蒙运动
-
6、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
7、某班同学在进行《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指出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 )A、《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典合集 B、《新法典》——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C、《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法学汇纂》——指导法律文献的学习
-
8、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这一年是处在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
-
9、有助于研究下图所示地区文明发展的直接材料是( )A、著作《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B、电影《空中花园》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纪录片《巴比伦的火》
-
10、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1)、指出图一文物属于哪种史料(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一个关于早期国家的怎样结论?(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1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巨变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在秦国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第三》
材料三 百家争鸣本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 “秦国无敌于天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说一说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
12、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C、提高社会生产力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
14、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A、体现了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体现了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体现了良渚文化手工业已十分发达
-
15、考古学家在山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片,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牙雕蚕,该牙雕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是呈现吐丝的蚕形。据此可以推测仰韶文化时期( )A、先民能够养蚕缫丝 B、已经可以制作衣裳 C、家庭养蚕业已出现 D、农业出现精细分工
-
16、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A、种植水稻,兼有饲养家畜 B、刀耕火种,形成早期文明 C、精耕细作,形成农业文明 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封立诸侯,并为其制定俸禄和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士庶工商各有亲疏,都有大小不同的等级。
——《中国古代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2.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3.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在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其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与前代地方管理制度相比它有何进步性?(3)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儒学是如何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正统和主脉的。(要求写清时间、人物、主张措施等) -
18、
思想解放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14世纪至17世纪初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思想解放潮流”是指什么?其历史影响是什么?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近代科学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由“这些哲人”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这些哲人”的主要主张。材料三 大量历史资料显示,北美殖民地教育普及程度较高。首先,这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北美的传播,激发北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其次,这有利于将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贯彻于1787年宪法中,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理解认识。 -
19、
津滨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邀你加入,一起完成任务。
【回顾历史事件】
序号
时间
史实
①
1649年
▲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②
1775年
英军在▲与当地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③
1792年
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
④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文献)正式出版
⑤
1871年
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处依次补充完整。【归纳历史主题】
(2)选取以上表格中相互有关联的史实(只写序号),并根据其史实内容拟定主题。参照以下示例写出两组。(要求:拟定主题不重复。)[示例]选取史实:⑥⑦⑧,拟定主题:××××××
【梳理历史脉络】
(3)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发现应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补充进上表中,使其内容体系更为完备清晰。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上表中的史实有何关联。(请先写出你认为有关联的史实序号,再谈关联。写出一项即可) -
20、某班级的书法兴趣小组找到了右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对其真迹解读最准确的是(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该作品创作于北魏时期 B、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D、是“书圣”王献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