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考古发现在汉代铜镜铭文中有“长保二亲(子女要赡养父母、为父母祈福)乐毋事”、“子孙顺息家富戬(子孙繁昌)”等内容。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等级观念强化 B、铜镜铸造技术成熟 C、儒家思想融入生活 D、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2、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战、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将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这说明甲骨文的出现源于人类的( )A、经济发展 B、生活实践 C、政治需求 D、文化繁荣
-
3、良渚文化中的墓葬可划分为贵族、战士及赤贫者等多个等级,不同等级均有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礼仪葬具。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B、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形态 C、已经形成统一崇拜对象 D、体现了多元化文明格局
-
4、某班同学针对19世纪的历史发展情况整理了一份大事记,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大事记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1819年玻利瓦尔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1898年戊戌变法
(1)、19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归纳出多条基本线索。根据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线索。(2)、从材料中选择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贸易空间与地理发现】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贸易变化与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70—1900年世界贸易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贸易霸权与世界大战】
材料三 1900—194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时间
世界贸易平均增长率
1900—1913年
3.7
1913—1929年
0.7
1929—1938年
—1.2
1938—1948年
0.0
——摘编自《国际贸易概论》
【贸易摩擦与大国博弈】
材料四 贸易战争的阴影笼罩了中美乃至全球,引发多方力量相互博弈,必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目前这种局面是新兴制造业大国崛起道路上必经的考验,既然无法避免,只能从容应对。
——摘编自《国际贸易战六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新航路开辟前后西欧国家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列举交通领域促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创新发明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发展呈下降趋势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今天的贸易战争?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铁农具
(1)请写出材料一中铁农具出现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农具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三种产业资本在主要年份的比例
年份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894年
60.7%
31.2%
8.1%
1913年
80.3%
9.7%
10.0%
1920年
70.4%
11.4%
18.2%
1936年
78.3%
5.4%
16.3%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94——1936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道路。1949~1978年,中国实施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逐步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朱玉湘《试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说明工业化建设的意义及启示。
-
7、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D、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
8、“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基于这一认识,罗斯福在新政中( )A、实施直接救济 B、推行“以工代赈” C、整顿金融体系 D、调整农业政策
-
9、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彼得一世改革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
10、1906年,大量反英传单和小册子流传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地区,抨击英国殖民者“靠榨取我们的金钱的喂养而脑满肠肥”,要求“把外国老爷们从城乡赶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传单或小册子的出现( )A、与章西女王起义息息相关 B、瓦解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践行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
11、英国《权利法案》中的“人民”专指城乡有产阶级,不包括农民和下层工商业者;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有地位的男性白人间的平等。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 )A、实现了分权制衡 B、具有阶级局限性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传播了民主政治
-
12、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花园大多以《圣经》中的伊甸园为参照蓝本,万物开而不败;16世纪英格兰文学中的花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天地,这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放松。这种变化源于( )A、理性之光的照耀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权利法案》的颁布
-
13、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文明繁荣发展,而东亚的中国则处于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A、阿拉伯人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B、农业经济在当时的繁荣发展 C、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D、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
-
14、“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基于这一考虑,中国政府决定(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向西藏进军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
15、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1873—1899年)翻译的图书(部分)。据此可知( )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分类
数量(册)
军事/海军
37
工程
31
数学
7
化学
10
矿业
10
图画
6
电气
5
地质
3
地理
3
医学
12
造船
7
物理
2
A、洋务派重视先进科学技术 B、民族实业家创办近代化企业 C、维新派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D、洋务运动注重培养翻译人才 -
16、清朝前期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材料表明清朝( )A、疆域最大 B、民族众多 C、幅员辽阔 D、交通发达
-
17、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种植技术,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这反映了( )A、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开发 B、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稳定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减少
-
18、下图为不同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造成从甲处到乙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汉武帝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C、封建统治者采取顺其自然的治国之道 D、科举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内容
-
19、战国时期,齐国为招揽人才设置讲学的专门场所“稷下学宫”,各派学者在此讲学、辩论、著书。这一做法( )A、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确立齐国霸主地位
-
20、2024年12月2日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正式与我们见面。它萌萌的外表大有来头,既蕴含满满的中式美好寓意,又暗藏很多创新设计巧思。2025年正是乙巳年,首先它的造型参考了甲骨文中的“巳”字,寓意万物生生不息。对甲骨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 C、我国已发现古文字中最早的成熟文字 D、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