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宋代,陕西一带有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夜市 D、草市
-
2、《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用不流血的手段而使别人屈从我的意志,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隋炀帝东征高丽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汉武帝北击匈奴
-
3、井渠法是我国西汉时期修建龙首渠时发明的地下渠道施工技术,这一技术传到西域后,当地人结合本地特色,发展出了坎儿井,之后又传播到了中亚等干旱地区。这一技术的传播得益于( )A、汉高祖大力支持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自然条件的优势
-
4、下图为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耕牛尊,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铸造的年代最早应该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5、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两只呆萌可爱的结界兽(如下图),形象设计融合了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经典特征,带有浓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玉壁、铜尊等文物,近年来在河南、山西等地发现了高度相似的“同款”。据此可知( )A、三星堆文化青铜器制作水平领先世界 B、中外科技与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 C、夏商周时期的统治范围远至四川地区 D、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一定联系
-
6、据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的数量和规格也有显著区别。据此推断,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 )A、社会地位平等 B、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C、开始定居生活 D、制陶技术逐渐成熟
-
7、某报社利用历史资料训练AI写新闻简讯。以下是编辑找到的部分历史素材,需要进行补充和简单加工后对AI进行“投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人物
地点
历史事件
相关描述
第一组
路易十六
巴黎革命广场
法国大革命
1793年1月15日,国民公会以压倒性的多数票,判定前国王路易十六犯下叛国罪。宣布判处路易十六死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布废除君主制。
第二组
爱迪生
美国纽约
1878年,托马斯·爱迪生在纽约组建了爱迪生照明公司。该公司于1879年除夕夜将其发明的灯泡安装于洛帕克街上,使得整条街灯火通明。
第三组
列宁
苏维埃俄国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宣布实行更灵活的政策,包括: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实物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放松了贸易限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
第四组
麦克阿瑟
日本东京湾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以及中、英、苏等多国代表依次签字,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
(1)、根据给出的材料,写出和第二、三、四组素材有关的历史事件。(2)、从第二、三、四组素材中任选一组,模仿编辑给出的示例,拟好新闻标题,并撰写新闻简讯。(要求:新闻标题简明清晰,能概括新闻简讯的主要内容;新闻简讯能准确描述相关史实,并给予简单准确的评价)示例:
新闻标题;法国大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
新闻简讯:因为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最终爆发。法国人民召开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将国王路易十六处死。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8、华侨的爱国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大量中国华侨远赴海外谋生。他们分布在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从事着各种职业,如开餐馆、办工厂、做贸易等。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华侨们始终心系祖国,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摘编自任贵祥的《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二 如图为20世纪50~80年代我国侨汇收入统计示意图。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华侨大量远赴海外谋生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侨汇收入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侨汇收入变化的时代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华侨在近现代史上所起作用的认识。 -
9、商贸经纬,文明共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古代商贸网络的形成过程,既推动物资流通,亦促进技术文化交融。
汉朝
张骞通西域后,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输往中亚、西亚,甚至罗马。同时西域的音乐、舞蹈、佛教文化逐渐东传,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
唐宋
海上贸易兴盛,广州设市舶司管理舶商,泉州成“东方第一大港”。
元朝
元朝政府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覆盖欧亚。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下图为汉至南宋南方贸易额占全国总贸易额的百分比:
——摘编自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材料三 以下文物为商贸活动相关的文物遗存
文物一:西汉大角羊银当卢,1972年出土于内蒙古阿鲁柴登匈奴墓,展于海昏侯博物馆,是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
文物二:东汉胡俑座陶灯,1990年出土于韶关第二拖拉机厂,展于韶关市博物馆。胡俑为一胡人男性,深目高鼻、略微张嘴、体型肥胖。头顶灯盘、蹲坐,双手放膝盖。
文物三:宋景德镇青白釉菊瓣碗,2007年“南海Ⅰ号”打捞发现,展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菊瓣纹饰,精致细腻,是南宋瓷器中的瑰宝,菊花则象征中国与友国的友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商贸网络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至南宋南方贸易额占比不断增加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并选择其中一件文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
10、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据此可知( )A、高新技术普及贯穿全过程 B、使劳动强度不断提高 C、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D、科技改变了生产方式
-
11、《不平衡发展现代化》称:“欧洲在二战后企图在两个方向上修补这个社会: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正民族国家”的是( )A、推动欧洲的一体化 B、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C、推动福利国家建立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2、“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总统在任时向全国百姓解读政府政策的重要节目。“炉边谈话”的内容可能有( )A、宣布对各国增加关税 B、宣布停止社会救济 C、宣布与德国军事合作 D、解读以工代赈措施
-
13、1919年,签署《凡尔赛条约》的德国代表说:“德国将不再能够给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提供面包和工作……在这个和约上签字,等于是给德国人在死刑判决书上签字。”这反映出该和约( )A、改变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B、严重打击德国战后经济 C、有利于协约国的经济恢复 D、刺激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
14、有学者提出,俄国之所以废除农奴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农奴制度无法与市场社会并存。该学者旨在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要适应经济的发展 B、对外战争失败是根源 C、是出于对农奴的同情 D、是为了巩固沙皇专制
-
15、以下是英国1854-1856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三角贸易的开展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世界大战的波及 D、经济危机的影响
-
16、《英国史》一书提到:“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里的“收效最好”主要体现在( )A、让国王放弃所有权力 B、形成贵族大权独揽局面 C、和平确立君主立宪制 D、权力和平移交给了国王
-
17、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反对奢侈之风。因此,当时欧洲人普遍穿着朴素、宽松的长袍。但15世纪末以来,西欧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展示个性的服饰。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享乐主义的盛行 B、人文意识的觉醒 C、封建势力的强化 D、贵族生活的腐化
-
18、“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从中可以看出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B、西欧大学的兴起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逐渐瓦解
-
1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如果债权人违反借贷利率,则会丧失其所贷出的一切。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君主权威 B、严惩商业犯罪 C、维护政治秩序 D、规范经济秩序
-
20、近年来,我国在多个领域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厂中,智能机器人承担复杂精密组装任务;物流行业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配送路线。这些实践( )A、致使相关岗位减少 B、完全取代人工劳动 C、提升行业生产效率 D、引发数据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