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强化了农奴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 D、都关注了农奴制 -
2、下图为英国煤产量增长示意图。引起煤产量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C、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
3、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认为,《拿破仑法典》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都具有极大的益处。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法典》( )A、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C、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工人的解放
-
4、这场持续了近5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变成“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这种变化( )A、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造成了君主统治彻底消失 C、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得益于颁布的《权利法案》
-
5、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 )A、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D、工业化和城市化
-
6、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A、消除政治分歧 B、推动经济繁荣 C、促进艺术发展 D、推动文化交流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水陆交通建设概况
1761年:内陆运河1条
1790—1800年:新开凿内陆运河42条
1844年:铁路公司50家共建铁路805英里
1845年:铁路公司120家共建铁路2896英里
1846年:铁路公司272家共建铁路4540英里
英国工业城市变化表
时间
人口
数量
1800年
大于10万
0座
1837年
大于10万
5座
1891年
大于10万
23座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3)、请观察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生产方式或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 -
8、据估计,到1730年,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当时英国妇女出现的状况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超越了男性 C、殖民扩张的不断加速 D、妇女彻底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
-
9、下面表格所示是英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这反映出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是(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款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694年
《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进一步限制王权
A、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确立民主共和制 B、资产阶级一直是英国宪政进程的推动力量 C、持续时间长,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推动宪政进程 D、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
1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
11、“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材料概括了文艺复兴运动( )A、成就 B、局限性 C、实质 D、兴起的历史背景
-
12、日本通过全面移植先进的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社会发展呈现跳越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这次“全面移植”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引进了隋唐的政治制度 B、天皇掌握了国家权力 C、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D、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
13、1231年罗马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协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A、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B、开设了多种专业课程 C、摆脱了基督教会控制 D、具有城市管理职能
-
14、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西欧庄园的出现
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C
文艺复兴的兴起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
三角贸易的形成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A、A B、B C、C D、D -
15、“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从中可以看出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庄园法庭的出现 B、大学的兴起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
16、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探究性学习资源包。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欧亚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17、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土地主人 B、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C、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
18、伯里克利为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由城邦组织的戏剧汇演的公民也可以得到“观剧津贴”,此举(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扩大城邦居民的权力 C、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
-
19、下列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的铭文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曦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D、高超的建筑技艺 -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以下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之核心思想“仁”的体现,请概括回答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二引用的唐诗中,描绘了唐朝哪些社会现象?(3)、据材料三,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请你就此试举一例说明。(4)、20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山河诗长安》节目让人无比震撼。跟着“诗仙”李白的步伐,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将中国人的浪漫具象化,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