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篇】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苏州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改革篇】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稿》

    【发展篇】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混战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 2、在研究世界古代历史的旅程中,掌握历史地图的关键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古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边界,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九年级(1)班学生们所绘制的古代帝国在其辉煌时期的疆域图。请根据历史时间线,对以下地图进行排序(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 3、巴黎大学,这座法国的学术殿堂,其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末,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到了1209年,巴黎见证了教师行会组织的诞生。随后,在1215年,这一教师行会与学生会共同获得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认可。时间推进至1231年,罗马教皇颁布敕令,确认了大学的自治权。自此,大学的管理权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则由教会任命,并享有相应的薪酬。上述史实说明早期巴黎大学(     )
    A、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 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C、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D、学术研究氛围较浓厚
  • 4、《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指出:“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该条款的目的是(     )
    A、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B、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 5、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表明国家(     )
    A、关注少数民族的工业发展 B、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C、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 6、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如图是陶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 D、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 7、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道:“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翻身农奴把歌唱,本福的歌声传四方。”那么,西藏人民“驱做乌云见太阳”开始于(     )
    A、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B、第一属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 8、小邮票见证大历史,这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一五计划 D、抗美援朝战争
  • 9、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 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 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 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 10、“诗史互证”乃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独特方法。以下诗句能够佐证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D、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论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文物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赵秉忠的状元卷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阎立本的《步辇图》 D、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 12、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④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灭亡 B、西汉建立 C、秦统一全国 D、大泽乡起义
  • 13、观察下边这幅《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指出农耕遗址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A、满天星斗较为广泛 B、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C、北京人遗址内涵丰富 D、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春秋时期的铁犁铧和铁锸

    图2 春秋时期的牛尊

    材料二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

    材料三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及都江堰的修建理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平民获得奖励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的变法措施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 15、

    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   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材料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而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年”。

    文明标准

    (1)私有制的产生;

    (2)阶级的产生;

    (3)国家的产生。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古城北面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2)小明同学正在进行小组探究,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运用“文明标准”、“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相关内容帮他们填充表格。

    文明标准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

    阶级分化



    建有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

    结论: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 16、如下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 17、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独立发展 B、相互借鉴 C、趋于一致 D、互相排斥
  •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 19、如图所示青铜器的内底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后,想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其子为实现这一遗愿而营建陪都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于(     )

    A、夏朝形成前 B、商代崛起时 C、西周建立后 D、东周灭亡时
  • 20、榫卯(sǔnmǎo),是利用图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造早桦卵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项技术的应用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已经普遍产生 B、黄河流域文化领先世界 C、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 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上一页 991 992 993 994 9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