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商朝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有奴隶殉葬的情况。 B、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统治开始稳定,后人称商朝为“殷商” C、第一任国王是启,他的即位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家的建立。 D、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2、对半坡人情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长江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 B、种植粟而不是水稻 C、使用红陶而不是黑陶 D、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而不是干栏式
  • 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种植在我国源远流长。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A、河南渑池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 4、下列对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 B、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掌握了磨制石器和钻孔的技术,并能人工取火 D、过着群居的生活,集体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 5、某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你认为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湖北郧阳 D、陕西蓝田
  • 6、统一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5年,秦将任嚣(áo)、赵佗率楼船将士再次向越人发起进攻。……公元前214年,秦终于取得了统一岭南战争的胜利。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朝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

    ——2004年版《广州历史(古代部分)》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在甘溪水道(即今仓边路)以西……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州建城之始。从秦朝开始的“番禺城”,一直是广州城市的中心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

    ——2004年版《广州历史(古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今年是广州地区纳入秦朝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的两个史实,并写出广州在秦朝时属于哪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 7、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局面分裂动荡,军事斗争频繁,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的变革时期。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2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出现的科技进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出以上科技进步给战国时期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3)、以上新变化说明中国开始进入什么社会形态?
  • 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绵延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

    陶寺古城: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幕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材料二: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新华社北京2018年5月28日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谈谈这两处考古发现的历史研究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历史?
    (3)、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我们应如何对待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 9、传统观点多认为秦朝速亡是其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     )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D、逐渐偏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 1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上述材料反映的事实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秦灭六国 D、蒙恬北击匈奴
  • 11、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字,判为刑徒。这一记载可以印证当时秦朝(     )
    A、法律严苛 B、焚书坑儒 C、赋役沉重 D、战争不断
  • 12、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13、睡虎地秦竹简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喜”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

    廿二年,攻魏梁(梁,魏国都城)

    廿二年,兴,攻荆(荆,楚的代称)

    A、秦末农民战争 B、秦国统一战争 C、秦朝南征百越 D、长平之战
  • 1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民族交融 B、文化创新 C、经济发展 D、制度革新
  • 15、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模仿。这反映了(     )
    A、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B、兼并战争不断 C、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D、周天子统治力大增
  • 16、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西周推行了(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7、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而舜在年老时,部落首领共同推举治水有功的大禹成为继承人。这表明这一时期,选举首领的基本原则是(     )
    A、用人所长 B、血缘继承 C、选贤举能 D、任人唯亲
  • 18、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击败了蚩尤 B、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 19、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以下对半坡人社会状况的陈述,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观点。以下选项属于史实的是(     )
    A、半坡遗址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 B、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C、半地穴式房屋,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D、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 20、该遗址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中还有大量水稻遗存。据此判断,“该遗址”可能是(     )
    A、牛河梁遗址 B、郧县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丁村人遗址
上一页 915 916 917 918 9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