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所示单位的所有者是领主,其他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这里的耕地分为领主直接经营的“自营地”,以及佃户的“份地”。领主或他的管家主持法庭,享有司法权。这种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     )

    A、教会 B、庄园 C、城市 D、大学
  • 2、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以上内容描述的是封君封臣制的(     )
    A、诞生背景 B、主要内容 C、重要地位 D、积极影响
  • 3、某同学进行九年级历史复习时翻阅教材整理出如下内容,他最有可能在复习的主题是(     )

    《汉谟拉比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人类起源 B、文字演变 C、政权更替 D、法制发展
  • 4、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这种以《圣经》为经典、信仰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     )
    A、印度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 5、历史人物是时代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不仅塑造了某个时代的特征和风貌,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推动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最有可能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苏格拉底 D、查士丁尼
  • 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摘编自 《三字经》

    材料二   西周实行一种新的制度, 它客观上使一种核心文化价值(宗法,礼文化及道德观)从周中心扩展到诸侯各国。借助各诸侯国的对外扩张能力,把这种文化发散到离中心更远的地域,使华夏文化共同体较之西周初期大为扩展。

    ——摘编自: 萧功秦 《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材料三   秦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充分显示了秦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

    ——摘编自彭丰文 《从边缘到中心: 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 指出中国古代王朝的产生和发展,依次经历了哪些朝代?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些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制度”是指什么? 概括实行这一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吞并六国,统一华夏的是谁?他在何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4)、列举两点秦朝统治者为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措施。
    (5)、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吞并六国, 统一华夏”的这位君主。
  • 7、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黄帝③山顶洞人④炎帝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努力务农,精耕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 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比入谱牒。

    (1)、请将材料一中相关内容填入相应位置。(填序号)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传说中的祖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该制度选拔首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战国时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具体是哪一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这次变法哪点措施能够提高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5)、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 8、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二世统治残暴 B、实行郡县制 C、修建长城 D、暴政
  •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在(     )
    A、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D、渔阳
  • 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百家争鸣 D、李悝变法
  • 11、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下列哪个选项是孟子的观点(     )
    A、“兼爱”“非攻” B、“礼治”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 12、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整理成一部什么书籍(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 13、“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广通渠
  • 1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铜农具(镰刀)        ②骨耜                 ③铁锸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5、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B、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C、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16、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楚庄王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 17、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进行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比较繁荣
  • 18、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它是下面哪个(     )
    A、 B、 C、 D、
  • 19、电视剧《封神榜》中描述了一位暴君,他好酒淫乐,不理朝政,“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他设置“炮烙之刑”,处死敢于非议他的大臣和百姓,还将自己的叔父挖心处死,他是(     )
    A、夏桀 B、周幽王 C、商王纣 D、周厉王
  • 20、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①私有制的出现       ②阶级的产生       ③国家的产生       ④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上一页 914 915 916 917 9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