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远古人类遗迹遍布南北各地。迄今已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数十处之多。其中特别重要的发现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郧西人等。以上材料表明(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A、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远古人类遗迹 B、北京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最重要的资料 C、中国境内现存古人类遗迹主要分布在湖北 D、中国能为研究远古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料 -
3、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对近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广大劳动人民结成秘密团体,对列强进行斗争,进而汇成了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建立政权。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地主阶级的探索】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晚清一批比较开明的官员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材料三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反封建、兴民权,在他们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皇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这次变法遭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很快就失败了。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探索运动?此次运动有何积极影响?(3)、材料三涉及的变法的名称是什么?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什么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材料四中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
4、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甲午一役,既毁于日本。
——《清史稿》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
材料四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外国人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是哪一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4)、材料四所述“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你举出1例史实加以说明。(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5、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A、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6、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绍兴起义
-
7、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
8、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统治阶级的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
9、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材料反映了沙俄侵略中国的主要权利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窃取军事情报 C、开设通商口岸 D、割占大片领土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大禹治水动画片;②《史记》中记载的商汤灭夏故事;③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中的兽面纹铜牌
(1)上述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个(写序号即可)?请说明理由。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频繁的战争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而思想文化的繁荣又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2)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用材料体现的任意3例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据。并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政权建设推进的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化的最主要形式……。我国大批城市产生之后处于封建王制急速加强时期,……因此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足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城市或居民成为自由市民。
——李芝涵《古代城市的起源方式与类型特征》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化的最主要形式。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城市产生之后处于怎样的“政治环境”下?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13世纪以后,欧洲的城市产生了哪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依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图
(3)对材料三的表格进行解读。
材料四 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4)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城市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其危害。
材料五 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是中国苦难史的亲历者 , 是中国革命史的驱动者,更是中国开放史的领航者。从千年古港到近代史中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再到如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历程,是近现代中国浮沉嬗变的缩影。
——纪录片《大上海》
(5)用两例史实对材料五中划线部分的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六 那些当前在宜居城市排行榜靠前位置的城市不是因为一直保护着环境从而成为宜居城市。事实是,很多今天的宜居城市(如伦敦、东京)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前也曾是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改善环境最终还是要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制造业被逐渐转出,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活方式向绿色环保转变,城市环境就改善了。
——摘编自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6)根据材料六,概括改善城市环境并成为宜居城市的方法(两点即可)。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今天的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下列与马克思主义对应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光荣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巴黎公社
-
13、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C、成立了共和国 D、实行三权分立
-
14、有学者认为: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改变”的主要表现在(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 C、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D、拿破仑战争
-
15、英国作家曾经写道“我们的港口(利物浦)……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作者评论的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罪恶的“三角贸易” D、殖民争霸
-
16、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属于古希腊对西方文明贡献的是( )A、金字塔 B、大竞技场 C、佛教 D、《掷铁饼者》
-
17、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始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召开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
18、从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这一变化说明了(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C、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
-
19、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小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贵。”“分地”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
-
2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这个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期间 C、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