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我国(     )
    A、和平解放了西藏 B、发出了“抗美援朝”的号召 C、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 2、“我军这一战略行动,……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材料中的“战略行动”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3、“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以下史实能体现“得到了农村”的是(     )
    A、发动南昌起义 B、谋划秋收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进行长征
  • 4、近代中国,从“自强”到“变法图强”再到“三民主义”等思想主张的提出;体现了(     )
    A、民族革命的发展 B、思想的不断解放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D、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 5、“(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甲午战败的原因 C、洋务运动的贡献 D、维新变法的成效
  • 6、17到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于思想的牢笼。当时中国明清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
    A、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D、厂卫制度和册封制度
  • 7、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班超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戚继光抗倭
  • 8、《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各地的往来 B、结束了分裂局面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抵御了匈奴的侵扰
  • 9、北粟南稻,北半地穴式房屋,南干栏式建筑,北鱼纹彩绘,南猪纹刻画,表述着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他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火的使用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建造房屋 D、制造和使用陶器
  •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7世纪中期,日本国内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1、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了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了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对中世纪的人们来说,真正的学问在神学、法学或医学,尤其是神学。由于教会掌握了教育大权,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严密监管。中世纪大学虽是为培养职业人员的专业教育而生,但还是有其共同课程基础的。从其开设的课程及其变化来看,大学已突破了神学的藩篱,除传统“七艺”外,也为社会提供法学、医学等专门知识教育。15世纪后,更增加了科学研究功能,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628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0年)等就是明证。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学校教育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封建城市:中国统治者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

    西欧封建城市:西欧封建城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以手工业与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

    (3)对比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点。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4)根据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的合理性。
  • 12、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从古到今,日本125代天皇共使用了247个年号,每个年号一般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且大都取自中国古典书籍。如年号“政和”选自《礼记》,年号“明治”选自《周易》,年号“昭和”选自《尚书》……材料反映了(     )
    A、日本实行大化改革,成为唐的附属国 B、日本一味模仿唐朝制度进行改革 C、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D、日本完全依赖于中国
  • 13、在城市建设上,奈良城仿效唐都长安,分设东西两市,进行商贸活动;在经济方面,以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为形制,铸造了日本国钱币“和同开珎”等。由此可知(     )
    A、日本实行以法治国 B、日本革新“以唐为师” C、日本建中央集权制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
  • 14、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       )
    A、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 15、教皇于公元800年在罗马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因此被称为“查理曼帝国”。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武装 B、促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王权与教权实现了结合 D、推动了权利与义务关系平衡
  • 16、“法者,治之端也”。下列关于法律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罗马民法大全》——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权利法案》——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 17、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同时,其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由其编织的商贸网络使东西方贸易的交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这反映了(     )
    A、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B、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洲 C、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D、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了社会危机
  • 18、如下表是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

    全部人口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40万(含妇女、儿童)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4.5万)

    3.2万

    20万

    A、4.5万 B、7.7万 C、20万 D、16.8万
  • 19、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里的“两河”是指(     )

    ①恒河 ②印度河 ③幼发拉底河 ④底格里斯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决策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开展以“人物·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加入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任务一航海家】

    以下是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他是恶魔。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

    欧洲人:他是功臣。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

    第一组同学根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整理以下内容:

    【任务二思想家】

    第二组同学搜集了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整理如下:

    伏尔泰

    马克思

    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这是很大、很幸福、超乎许多国家的权利。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

    【任务三政治家】

    第三组同学对东西方政治家的治国措施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伯里克利改革

    ________________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伯里克利规定大部分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以________________律令制度为蓝本,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公地公民制;确定中央、地官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任务四创新家】

    (1)、根据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B四位航海家都是在欧洲王室支持下进行的,都从欧洲出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如此矛盾?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得到充分体现的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言论出自哪一部文献及该文献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横线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归纳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德天皇的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综合上述任务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上一页 910 911 912 913 9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