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法典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某法典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主人应善待自己的奴隶。‘一切人都是自由的’,不自由的奴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赞成释奴的善举’,取消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

    ——分别摘编自齐涛编《世界通史教程》和孙义学《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以立法技巧新颖,编排合理,逻辑严谨,概念清晰,语言简明而著称。法典颁布后,不仅适用于法国本土,而且在被征服的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大力推行,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拿破仑法典》成为世界各地编撰新法典时的基础法典。

    ——摘编自肖仪《<拿破仑法典>的阶级实质》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部法典中的奴隶地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某法典”分别选自哪两部法典?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涉及”。

    A.《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B.政府的正当权力是"造物主"赋予的,被统治者应无条件服从政府。

    C.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被转让。

    (3)、根据材料二,归纳《独立宣言》体现了人民的哪些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立的政府“新”在何处?
    (4)、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成为基础法典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与法国大革命有何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 2、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与上述阐释不符合的是(       )
    A、亚洲文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欧洲文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罗马灭掉迦太基 D、三大宗教——佛教——种姓制度
  •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推动了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B、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C、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是唯一且科学的理论
  • 4、有学者认为,他在人类动力技术史上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人们用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计量单位。这里所指的“他”的贡献是(       )
    A、激起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 B、发明珍妮机提高纺织效率 C、改进蒸汽机提高了生产力 D、发明蒸汽机车交通更便利
  • 5、下图是名为《再见,巴士底狱》的漫画,创作于1789年,画面以正在拆除中的巴士底狱为背景,画面中央一位城市平民手上牵着一只被驯服的狮子(象征路易十六),还操纵着两个木偶(象征教士和贵族)。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雅各宾派上台专政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拿破仑帝国建立
  • 6、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驱赶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黑奴,1765年颁布的新税法更是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材料阐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       )
    A、过程 B、背景 C、结果 D、意义
  • 7、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空间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B、1775年,北美武装村民与英军在来克星顿交火 C、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D、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严格限制国王权力
  • 8、下面是九年级1班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梳理的主要过程。据此推断出的结论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 B、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曲折且漫长 D、法国大革命过程曲折且漫长
  • 9、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对以下两幅地图相关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三角贸易”示意图

    ①都伴随着暴力和侵略   ②都造成了非洲的落后   ③都加强了文明的联系   ④都促进了物种的交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制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学习历史的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此导图反映推动西欧走向近代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 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继出现 D、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障碍
  • 11、历史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以下三张图片可以归纳出的主题是(       )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自给自足的庄园 C、西欧大学的演变 D、封建时代的欧洲
  • 12、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材料旨在强调(       )
    A、阿拉伯疆域辽阔 B、阿拉伯促进东西交流 C、阿拉伯贸易发达 D、阿拉伯国家政教合一
  • 13、“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的是(       )
    A、文学:有助于研究了解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B、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世界由微小原子组成 C、历法:儒略历成为了今天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D、雕塑:充分展现人体运动之美的《掷铁饼者》
  • 14、李明假期参加了主题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研学旅行,以下图片可以证明他去过埃及的是(       )
    A、 B、 C、 D、
  • 15、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文明体系。其中东方文明涵盖了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埃及,西方文明涵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下关于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方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西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B、东方文明重视发展农业,西方文明重视发展商业 C、东方文明实行君主专制,西方文明则是民主政治 D、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就其现实作用而言,此次变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视“耕战”是其重点,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秦国也逐渐展示出一枝独秀的战略优势

    ——摘编自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实施变法的历史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亲)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

    ——《史记》

    材料二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近20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都相对较长,内部相对稳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   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神化了皇权并突显出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独一无二的名号确立后,即宣布在全国只能有一个君主。皇帝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人员的权力以及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事统率权和国家财政大权。

    ——整理自黄栋法《秦朝首创的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六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七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八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四十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

    (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结合所学,列举“诸侯更相诛伐 ”的史实。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朝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

    项目

    措   施

    经济

    统一A制度;以秦国的B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C,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4)、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五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错误。

    A诸侯纷争的局面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B皇权的神圣性在君权与神权的结合下得到加强。

    (5)、阅读材料六,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七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6)、根据材料八和所学知识,概括秦亡的原因?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辫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是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A卫国商鞅入秦游说秦孝公,做到了秦国最高官职大良造。

    B百家争鸣指各个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及游说诸侯的社会现象

    C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巨子全部都是雄辩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历史背景。哪家学说对秦国实现富国强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阅读以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别指出其属于哪家学派。

    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

    ③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 19、探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   如图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按照图一、图二分别写出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伯禹”和“李太守”推动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3)、由材料三图片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 20、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打算编排一部历史情境剧,各幕的名称暂定为:遇雨失期、揭竿而起、张楚政权等。该历史情境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长平之战
上一页 911 912 913 914 9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