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根据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①1487年
葡萄牙派迪亚士出发去寻找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②1492年
西班牙资助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希望他找到向西通往印度洋的路线。
③1498年
葡萄牙派达·伽马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
④1502年
西班牙人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
⑤1519年
西班牙资助了麦哲伦的探险活动,准备绕过美洲最南端到达印度。
⑥16世纪
西班牙在北美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⑦17世纪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1)、请将①中的历史史实发生的时间用世纪年代方式表述。(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陈老师以“走向近代的欧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材料一 【经济转型】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A、B、C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二 【思想解放】
但丁(1265——1321)
达·芬奇(1452—1519)
莎士比亚(1564—1916)
(2)材料二反映的思想运动是?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位人物的代表作(列举1例)并分析其思想内涵。材料三 【探寻新路】史料四则
①
②
③
④
书籍插图
哥伦布书信
麦哲伦航海日记
《地理发现史》
187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
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航行,返回途中写的一封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
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图中的见闻。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3)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一手史料(写序号)。从一手史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 -
3、
世界农作物种类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汉人使用的箸(筷子)传入辽地,使得契丹人的进食方式逐渐由单一用刀匙进食转变为箸刀并用或箸匙并用。
女真人建立统治后,农耕、畜牧逐渐取代渔猎成为主要食物来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粮食作物为主材料的面食大量出现在餐桌上。
东京城内开设有川饭店、南食店等南方风味的饮食店铺。南宋临安城饮食市场中的蒸作面行有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羊肉馒头、江鱼包儿等;素食店有三鲜面等各类面条、种类繁多的北方面食丰富了南方人的食物结构。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时期人们饮食上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饮食习惯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根据《美洲原产作物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整理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促成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农作物交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两个阶段传入的农作物种类有何特点?
材料三 中世纪期间,黑麦是英国广大群众的口粮和牲畜饲料。14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是1:1.4.中世纪晚期,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物价上涨激励人们在农业经营中采取商业方式,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生产。租地农场主除了自己投入部分劳动外,也雇工协助耕种。15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为1:8.8。
——摘编自陈曦文《农业和农业变革是英国是英国经济变革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黑麦产量增长的原因。
-
4、《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于殖民的定义: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海外移民、奴隶贩卖和海盗式掠夺。以下关于早期殖民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牙凭借“无敌舰队”建立起了一个殖民大帝国 B、英国后来者居上,逐渐夺取了大量殖民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C、西班牙通过“三角贸易”成为殖民掠夺中最大的赢家 D、早期的殖民侵略与掠夺客观上有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
5、杭杭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探寻新航路
B.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过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亚洲的印度……
D.影响:首次打通了欧亚间的交通道路……
A、A B、B C、C D、D -
6、我国明代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这一现象说明了(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进步 C、殖民扩张推动农业技术发展 D、工业革命在亚洲迅速地扩展
-
7、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见下图),“▲”处应该填写( )A、印度文化 B、古罗马文化 C、法兰克文化 D、拜占庭文化
-
8、13世纪,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坚决否认。经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在说谎,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当时的庄园法庭( )A、依据领主指示进行审判 B、扩大了领主的管辖范围 C、导致了庄园居民的流失 D、维护了农奴的相关权益
-
9、某部美剧中有很多情节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例如:北境有48个家族是史塔克家族的封臣,战争来临时,听从召唤跟随史塔克家族作战。11世纪左右,西欧封臣跟随封君作战的原因是( )A、封君无偿赏赐土地得到部下支持 B、实行有偿赏赐土地的封君封臣制 C、以血缘为纽带严格的封建等级制 D、基督教会对封建王权的大力支持
-
10、下图所示古希腊瓶画和雕塑都体现了运动员掷出铁饼的精彩一瞬,两部作品共同体现了( )A、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C、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
-
11、罗马历史的早期曾经多次遭受过外族的进攻,但平民有时会拒绝参战打击外族,这迫使贵族不得不向平民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 )A、贵族完全掌握着法律解释权 B、平民与贵族的利益要求完全一致 C、贵族可以任意修改法律内容 D、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相关权益
-
1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在文明早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但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走向国家集权,古希腊文明孕育出城邦民主。这表明(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B、古代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 C、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D、古代文明发展决定地理环境的变化
-
1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会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 )A、权力机构相互制约 B、是真正广泛的民主 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
14、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法律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这( )A、源于古巴比伦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体现出罗马法体系对古巴比伦的影响 C、有利于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建立了哪一军校?写出党在北伐、期间领导的工人斗争。(2)、1927年的汉口紧急会议上提出了哪一著名论断?写出井冈山会师后建立的军队名称及军长。(3)、1931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瑞金建立了哪一政权?中央红军就是在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的,写出长征的原因。任意写出一点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4)、你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能体会到什么精神?
-
16、
近代中国人民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
【农民阶级】
(1)写出近代农民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的事件是什么?
【资产阶级】
(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谁?写出其领导革命取得的两大成果。
【学生阶层】
(3)青年学生走在挽救民族的革命前列。写出两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运动。
【无产阶级】
(4)写出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名称。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
【感悟认识】
(5)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什么努力?
-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相关事件。“独特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四渡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渡过 ,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填地名)地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3)、上述材料说明党的革命道路充满艰辛曲折。谈谈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是怎么做的?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入钻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指抵御外国侵略)。
材料二 政变前夕,有人劝谭嗣同出走避祸,谭嗣同拒绝了,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三 1911年起义前夕,黄兴致绝命书与革命同志:“事冗,无暇通侯,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1)、材料一中“恭亲王”是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认为这一探索活动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哪场探索活动?写出“谭嗣同”所代表的阶级派别。(3)、材料三中的“1911年起义”是哪场起义?其“绝命书”体现了哪种精神?(4)、请给以上相关历史事件取个恰当的主题。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不能忘却的场景。
材料二 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在该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
(1)、材料一是近代清政府和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请按顺序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并写出“1901年”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1895年”的条约中台湾被日本割占,近代还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台湾?(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改称西域为”什么? -
20、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