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近代史纲》中学者郭廷以写到“20世纪初,这一组织的成立是革命的新纪元,各不相属的革命团体由此统一,青年的力量意志由此集中,为统一目标而奋斗”,这一“组织”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 2、20世纪初,伴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一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下列不属于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
    A、 B、 C、 D、
  • 3、《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中“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体现了义和团(     )
    A、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B、具有盲目排外的特性 C、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不了解列强侵华方式
  • 4、1895 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请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标志着百日维新开始 D、提倡办实业鼓励发明创造
  • 5、以下地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战役为(     )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 6、雕塑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下图为是某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所选择的三尊历史人物雕塑,可以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近代以来的边疆危机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D、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 7、“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为主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8、19世纪70年代,为了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他是(     )
    A、冯子材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曾国藩
  •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一文件”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明定国是诏》 D、《变法通议》
  • 10、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农民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

    ①都是农民阶级领导                                           ②遭到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③提出了革命纲领                                             ④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1、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1845 年输华总值达到249万磅; 1854年则仅为100万磅,始终未达到英国人的预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B、美法占据中国市场 C、洋务运动兴起发展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12、1843年《虎门条约》第13款规定:“英人如何科罪,由英人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照办。”该条款的确立,代表清政府(     )
    A、外交主权遭到破坏 B、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 13、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早年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其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

    材料二

    图一   宣统退位诏书

    图二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发生在公元哪一年?请依据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的原因是什么?袁世凯死后中国社会陷入什么局面?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孙中山先生“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提出了什么口号?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结合所学说明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是指什么?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的探索又是指什么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人领导的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简示图(部分)

    材料二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总额

    2800万元

    5.2亿元

    材料三   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在1901年辛丑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强迫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2021年辛丑年,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通商口岸是在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后被迫开放的?对比两图,分析指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导致两个辛丑年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

    ——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中认为“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具有两种发展趋势。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发展趋势作为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楚)

  • 17、大众传媒自诞生以来,记录时代的变化,引领舆论导向,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下列媒体刊物中,反映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万国公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 18、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 C、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 19、《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 20、“韦昌辉与石达开……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东王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帅队出走”,根据李秀成的供述,可知此次事件使太平天国运动(     )
    A、正式爆发 B、建立政权 C、军事全盛 D、由盛转衰
上一页 905 906 907 908 9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