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民族屈辱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上述材料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的时间和战争名称。
    (3)、请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影响。(战争名称+影响)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这些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2、公元1819 年( 清嘉庆二十四年) ,儋州设32 里,“州城”为“中和里”。1912 年 ,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1924年筹建新州县城。主要街道为中山街、仲恺街、民生街、民权街4条构成整齐、笔直的“井”字形。1925年后为县府驻地。1925年是民国几年(     )
    A、15 B、13 C、14 D、12
  • 3、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转而支持袁世凯上台,其出发点是(       )
    A、维护中国安定 B、维护封建统治 C、维护在华利益 D、维护民主制度
  • 4、1905年8月,他曾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宣传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他”的主要功绩是(     )
    A、发动农民起义 B、兴办军事工业 C、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倡导新文化运动
  • 5、下表为1911年宣布独立的省份(部分)。这反映了(     )

    掌权

    革命党

    同盟会

    原新军

    原新军

    立宪派

    原巡抚

    时间

    10月23日

    10月23日

    10月29日

    10月31日

    11月5日

    11月5日

    省份

    湖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浙江

    江苏

    A、孙中山是革命公认的领袖 B、黄花岗英烈的义薄云天 C、同盟会是革命的坚强领导 D、清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 6、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马关条约》内容中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 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战役
  • 9、有人用《增广贤文》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评价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师夷长技以自强,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开辟近代化道路,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10、历史形势地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如下面历史形势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义和团运动
  • 11、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赶走外来侵略势力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清王朝统治 D、剿灭农民运动
  • 12、1860年以前,中国的航运以帆船为主。十余年后,中国航运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长江流域的3000多艘帆船只剩400余艘。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通商口岸的大量增加 D、新内河航线的开辟
  • 13、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 000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 18871-1874年

    13.2俄国侵古伊,1871-1881年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 200 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 800 000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 14、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纺织工业的发展 B、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出口量的增加 D、关税协商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 完成任务。

    时间

    国家

    条约

    1842年

    中英

    《南京条约》

    1860年

    中英法

    《北京条约》

    1895年

    中日

    《马关条约》

    1901年

    中英美法等11国

    《辛丑条约》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

    在近代史研究中,报刊史料具备独特的价值。某校八年级以“报刊”为媒介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相关探究。

    【探究一 师夷制夷】

    材料一 夫设厂仿织洋布;原欲以分西人之利,而富中国之民……他国运来制作之货税(关税) 宜加重,而本国运出之货税宜减轻,如此则国人方获厚利,而国家亦可增富……孰意中国反昧于此理。

    ——摘编自《申报》1876年 5月16日

                   图一《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为达到“分四人之利,富中国之民”的目的,洋务派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B.19 世纪中后期“他国运来货税轻”的境况同清朝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有关。

    【探究二 变法图强】

    材料二 《女学报》是中国第一份女报,觉醒了的新型妇女以《女学报》为舆论阵地,把争取妇女自身权利的斗争同中国的独立富强紧密相联,“天下之治,本非一人之力,人人共此心,男女共此心,治内治外,各展良图,则国之贫弱,又何足患”。

    ——摘编自李本义《戊戌维新运动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图二《女学报》

    材料三 《蒙学报》是维新变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启蒙报刊,该报着眼于儿童教育,希望通过培养新式人才来变革社会,使国家富强。它是维新运动时期教育战线上介绍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李艳利《<蒙学报>与晚清中国儿童文学的觉醒》

       图三《蒙学报》

    (2)根据探究二的图文信息,概括戊戌变法时期报刊创办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

    【探究三 革故鼎新】

    材料四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图四《新民丛报》

    图五 《民报》

    维新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以“君主立宪”为政治纲领,以“改革”为手段改造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绝对不能实现民主共和。

    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革命”为手段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只要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民主共和就必然到来。

    ——摘编自耿云志《从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看双方民主思想的准备》

    (3)根据材料四,归纳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点。 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派主张的局限性。

    图六 四分五裂的“清”

    图七 孙中山题政治纲领

    图八 给农民剪掉辫子

    (4)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作为记者,请你为《南开日报》选择两幅图进行报道,并分别阐述你选择的理由。

    (5)综上,请从近代化探索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 1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研究者认为“《南京条约》无疑是一项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但还有的观点认为,《南京条约》在客观上使中国摆脱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束缚,这些条款从短期来看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但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还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形成提出过程表明,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并迫使中国签约,绝不是为了实现双方之间的平等贸易,绝不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落后走向富强。《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及诸多权益遭到破坏。这些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国耻,而非平等、和平、友睦,更谈不上引领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

    ——摘编自吴景平《关于鸦片战争研究的若干思考————以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为中心》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 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其形成过程和最终结果都标志着国耻。

    C.《南京条约》使中国摆脱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束缚,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作用。

    材料二 在相对宏观性视角下探讨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的原因。可以确定的是,圆明园的焚毁是联军物资补给系统中存在的隐患、1860年10月初京津一带气温的骤降、占领北京城后联军既定战略的演变,以及联军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杂糅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从整体上说,英法两国国家利益的不同以及由此引发的联军内部问题和矛盾,是导致圆明园遭受焚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裴广强《再论圆明园被焚毁之因————基于宏观视角的考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材料三   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年,日本在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没有太多势力,因而迫切想要改变这一局面。1895年以《小村意见书》为基础,日本政府内部基本达成了战后经营整个长江流域的共识,重庆被视为长江上游战略支点。以签订新约为契机,日本马不停蹄地在全盘经营长江流域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并逐步成为在经济、政治、军事诸方面足以与英国相抗衡的势力。

    ——摘编自赵正超《重庆对日开放问题与<马关条约>》

                        《时局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具体表现。根据《时局图》并结合所学,概述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料四   1901 年列强用国际法的名义将有违国际法原则的条件强加给中国,为条约关系的“长治久安”及其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此,列强完成了一系列条约制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制服中国之功告成”,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第4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一系列条约制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什么。并指出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危害。

    (5)综上所述,结合1840年以来的屈辱历史,谈谈你对海防国防的认识。

  • 18、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 B、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D、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 19、“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长期积极活动,及至 1911年9月,留守武汉的八千新军中、超过一半以上与革命党保持关系,成为武昌起义的重要力量”。上述材料反映的武昌起义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革命党人的长期组织和策划 B、湖北新军的全力支持 C、武汉地区良好的革命氛围 D、清政府统治的腐朽不堪
  • 20、下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事件,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

    ②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

    ③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④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上发布“宣战”诏书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上一页 904 905 906 907 9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