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某博物馆的常规展览中有石斧、骨针、彩陶、粟遗存、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等展品。这座博物馆可能是(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D、西安半坡博物馆
-
2、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 )A、考古发掘 B、文字记载 C、神话传说 D、专家推测
-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历经苦难的战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材料二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材料三 ……是役败后,乃一蹶不复振矣。日人于俄、法、德三国之威……还辽东……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侵略中国的“参战国”主要有哪几个国家?材料中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具体指什么?(3)、材料三中的“是役”指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是役”中国战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综合以上材料的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
4、下面是某位同学摘抄的历史笔记。其中“?”处应该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5、照片是历史的载体。下面两张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军阀的统治 C、割据纷争的动乱 D、革命志士的奋斗
-
6、下面是近代清政府兴办的新式学堂(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学堂( )A、在中国大力传播西方思想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积极向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D、适应了当时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
7、下图遗址见证了( )A、英国侵略者的凶残 B、英法联军侵略罪行 C、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D、八国联军劫掠本质
-
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
9、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目的。材料二: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序号
人物
观点
①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②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③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2)请选择并归纳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国际秩序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开始,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这五口在东南沿海由南往北一字排列。1858年的《天津条约》里中国开放十口通商,其中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沿长江往内陆在延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1)分析材料一中的通商口岸在地域范围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材料二:西方列强“均沾”了《马关条约》所规定的种种不平等权益,在贷款、筑路、开办工厂、设立银行等方面,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进一步深化了。……帝国主义列强都以中国为宰割的对象,使中国陷于被瓜分的危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材料三: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在外逃路上,授权李鸿章与列强商谈投降……外交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1901年,十一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中国最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以后,列强干脆撇开清政府自行协议瓜分中国的领土和权益,表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概括《辛丑条约》的影响。 -
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522-524页)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锋?(2)、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3)、今天的中学生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
12、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李大钊( )A、改变了《新青年》的性质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奠定了五四运动的领导基础 D、制定了中共的革命纲领
-
13、著名的油画《启航》(下图)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以下对这一精神的内涵表述最准确的是( )A、视死如归、百折不挠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C、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
1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5、毛泽东曾回忆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他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该杂志提倡(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
16、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12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
①深受一战的影响②军阀割据和混战③政治上剧烈动荡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7、1913年的春节有一点和往年不同,这已是这一年里的第二个“新年”了。一个多月前,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元旦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旧新年”。这反映了( )A、辛变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普通民众对西学的全盘接受 C、传统习俗受到猛烈冲击 D、社会转型期间新旧思想并存
-
18、孙中山曾说,“我今只说一条:“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可以在哪部文献中找到法律依据( )A、《南京条约》 B、《海国图志》 C、《马关条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和不懈探索 D、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
20、历史图示记忆法可以把文字变成直观的图表,将知识串联起来,帮助我们理清历史事件。下面图示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美、日侵略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