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是( )A、他领导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 B、他收复新疆,平息边疆危机 C、他领导了戊戌变法,革故鼎新 D、他领导辛亥革命,创立民国
-
2、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 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 -
3、庆阳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美准备制作一期题为《中国近代英雄人物》的手抄报,在其中设置了相关栏目。陈化成、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海龄可归入的栏目是( )A、鸦片战争之殉国英雄 B、辛亥革命之革命党人 C、太平天国之农民领袖 D、救亡图存之变法志士
-
4、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请参照示例,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人物,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人物:
①伯里克利 ②达·芬奇 ③亚里士多德 ④瓦特
⑤哥伦布 ⑥华盛顿 ⑦斯蒂芬森 ⑧克伦威尔
示例
分类
主题
②⑤
意大利人(“人”和“世界”的发现者)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开始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1804年,俄国生铁产量为1030万普特,英国仅800万普特。但是到1825年,俄国由于缺少劳动力,产量减少至1000万普特,英国却增加到3700万普特。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克里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遭到了损失惨重的可耻的失败。战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俄国国内对农奴制度的反抗从18世纪起就稳步升级,在19世纪前40年里已经发生了几百次起义。特别是一些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青年军官,他们回国后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沙皇专制非常不满,开始组织秘密团体,宣传民主思想,准备依靠军队的力量推翻沙皇政府。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农奴制改革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19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000万……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俄国农奴制改革》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2)、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3)、综上所述,请谈谈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6、时代洪流奔涌向前,国家发展需要挣脱枷锁,劈波斩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化改新的成功,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迫切需要变革。当时的日本面临外来文明冲击、国内集权制度瓦解、中央政府内部权力争斗激烈以及各地的民间起义等问题。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它是从古代制度向近代政治制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言乐文《大化改新是如何影响日本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材料三 恩格斯说:“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好像哲学革命对德国,政治革命对法国一样。”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崛起为工业强国,被视作在西班牙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英国:科教蓬勃发展催生工业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原因。(答出三点即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法律制定的思想解放运动。指出这两部美国法律文献的局限性。(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
7、文明的交响跨越种族和地域,历经千年依然动人心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北非是多种古文明汇聚、碰撞与融合之地,一些学者称埃及是非洲历史的真正精华。在波斯帝国统治埃及大约13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亚非文明的互动性交往。希腊化时期的埃及也成为北非历史上跨文化主义的典型案例。随着迦太基人在三次布匿战争中的败北,北非沿海地区与内陆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所谓的“罗马化”。自公元7世纪上半叶起,基督教未能抵御另一新的一神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向北非迅疾拓展,最终确立伊斯兰教在北非的主流宗教地位。
——摘编自王铁铮《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流变及其特色》
材料二 与后来发展起来的欧洲文明相比,拜占庭的文明具有相当独特性。拜占庭不仅保存了罗马法,恢复了罗马法的权威,而且确立了西方社会的“法来源于权”的法理思想,《民法大全》成为未来若干世纪中西方法律的基础。在文化上,拜占庭为文艺复兴的到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拜占庭的文化成就还为近代希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拜占庭文明,独特而闪亮》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北非汇聚、碰撞与融合的多种古文明。(2)、依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帝国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该如何开展国际交流。 -
8、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废除了旧的藩校和学塾,逐步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去留学。日本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主要得益于( )A、倒幕运动 B、王政复古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
-
9、下面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是( )
第一章 “蒸汽时代”的来临
第二章 《资本论》的撰写
第三章 宪章运动
……
第六章 伟大的友谊
第七章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工业革命的准备》 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0、这个国家在1688年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最终和国王形成了一个法律契约。这个契约是( )A、《欧洲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十二铜表法》 D、《人权宣言》
-
11、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三角贸易”行程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行程
出程
中程
归程
货物
杂货、枪支
▲
烟草、蔗糖
A、酒 B、棉花 C、黑人奴隶 D、机械制品 -
12、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欧洲出现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轻便快速的大船。此外,当时欧洲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很先进。材料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 )A、技术支持 B、精神动力 C、思想条件 D、物质准备
-
13、作者借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据此判断,该作者是( )A、拉斐尔 B、彼特拉克 C、莎士比亚 D、但丁
-
14、“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一些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该描述介绍的内容是( )A、城市的自治 B、大学的兴起 C、宗教的传播 D、庄园的出现
-
15、领主在庄园上一般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马厩等设施,置备犁、耙等各种农具,养有各种牲畜及家禽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手工业者,如木匠、铁匠、首饰匠、皮革匠等,生产手工业品,供应领主及居民的需要。这反映出西欧庄园( )A、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6、《荷马史诗》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真实、自然的特色。这一文化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A、希腊的早期社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两河流域的文明
-
17、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请参照示例,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提炼一个主题。(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作品,分类不得少于4组;主题提炼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信息
①黄帝②陈胜、吴广起义③秦统一中国④黄巾起义
⑤北方各族的内迁⑥炎帝⑦汉朝的建立⑧汉人胡食
示例
分类
主题
①⑥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
18、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编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孝文帝)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摘编自【北齐】魏收《魏书·卷二十一上》
(1)、材料一中支持“商君治秦”的君主是谁?商君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商君治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君治秦”具有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北语”指的是什么?“孝文帝”推行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19、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孔子创立了哪家学派?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除此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把什么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横跨天山的中吉乌公路,征服帕米尔高原的中塔公路,穿越茫茫大漠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就是当代的“丝路”: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不绝于途的货运汽车,往来不歌的空中航班,就是当代的“驼队”:寻觅商机的企业家,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传递友谊之声的文化工作者,上下求索的留学生,就是当代的友好使者。
——摘自习近平《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的这条沟通东西方的陆上交通商路称为什么?列举出中国沿这条道路输出的两种代表性商品。(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疆地区是哪一年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并设立哪一机构对其进行管辖?(4)、“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生机,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