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第二十窟),它是我国古代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的具有新的风格和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位于(       )
    A、陕西西安 B、山西大同 C、河南洛阳 D、江苏南京
  • 2、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该书记载的历史可能有(     )
    A、山顶洞人用火 B、陈胜、吴广起义 C、曹操统一北方 D、司马炎建立西晋
  • 3、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先后交错建立30多个政权,下列政权中,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①西晋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统一不是主流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 C、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 D、经历了短暂的统一
  • 5、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
    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巩固大一统局面 C、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7、西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8、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并将其定名为(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 9、考古出土的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从这些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

    A、山顶洞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B、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 D、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 10、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相关历史很感兴趣,请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最终取得胜利。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材料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2)、材料二中“正确革命道路”始于哪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哪一次重要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辛亥革命,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中国近代的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 1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1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材料中的“解放区”是(       )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中原解放区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5、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大表大会。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开始
  •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辽沈战役③平型关大捷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 17、“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民歌中“两军会师”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甘孜会师 D、会宁会师
  • 18、“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是指(       )
    A、推翻帝制,开创共和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延绵不断。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东汉时谁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哪位书法家有“书圣”的美誉?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3)、史学名著《史记》的作者是谁?这部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发展做贡献,作为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景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其“农,天下之本”的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上一页 883 884 885 886 8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