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陆交通的改进见证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罗马帝国,帝国庞大军队的转运,繁荣的经济和贸易,需要先进而且数量极大的陆上运输工具。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制车匠发现了塞尔特人的四轮马车,并再加技术革新,使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具备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这种四轮马车备受青睐。

    ——摘编自沈琦《三圃制与中古时期的运输革命》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马帝国四轮马车备受青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的版图。

    材料二19世纪初期,由于民间技术力量的缺乏,美国联邦政府指示军方给予技术支持.到1835年,联邦政府至少援助了20条铁路的勘测。在当时高关税的背景下,美国1830~1843年间对铁路进口器材减免关税达600万美元。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开始给予铁路公司直接的支持,贷款按铁路里程发放。联邦政府赠与铁路公司土地,到1871年底,铁路公司共实际获得大约1.31亿英亩的土地。铁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摘编自朱寿清《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采用哪些方式支持铁路建设。

    材料三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3)据材料三,概括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综上,归纳促进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正确认识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有利于理清历史的内在逻辑。下列各项,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的是(     )
    A、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取得了罗马教会的支持 B、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南方奴隶主发动南北战争——美国废除奴隶制 D、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与英国海军进行海战——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 3、“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万个增加到30万个……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变化是因为日本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对外扩张
  • 4、孤证不立,无征不信。下列材料可作为研究美国南北战争直接证据的是(     )
    A、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B、电影《乱世佳人》 C、油画《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 D、档案《解放黑奴宣言》
  • 5、《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 6、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公民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取决于全体公民中多数人的意志”,该特征可以概括为(     )
    A、主权在民 B、人人平等 C、自由主义 D、分权制衡
  • 7、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依附于大学和研究所以及企业的实验室成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孵化器,人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表明这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机械制造与工厂制度紧密结合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各种新兴能源不断得到发掘 D、各个传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 9、下表为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导致城市人口比例连续增长的原因是(     )

    年代

    1750

    1801

    1851

    比例

    21%

    27.5%

    51.%

    A、农村环境的恶化 B、交通工具的优化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罗马历法来源于古埃及太阳历 B、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今天德、法、意三国的雏形 C、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D、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11、“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普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上述语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哪一基本关系(     )
    A、封君与封臣 B、地主与农民 C、奴隶主与奴隶 D、庄园主与农奴
  • 12、文献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重要的资源。某同学要想了解希腊早期社会,应查阅文献(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欧也妮•葛朗台》 D、《战争与和平》
  • 13、“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促使东方文化从属于西方
  • 14、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

    ①孔雀王朝②种姓制度③大竞技场④佛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史料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载体,可以分为实物、文献、图像和口述等类别。下列史料中,既属实物又属文献的是(     )
    A、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 D、雅典娜神庙
  • 16、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著作及作者。
    (2)、写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名称及作者。
    (3)、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谁?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什么?
    (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哪部代表作?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 1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两次著名战役是什么?这两次战役在这一局面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 1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禹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2)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制度。

    (4)苻坚任用汉人为丞相,锐意改革。

    (5)东晋的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 19、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到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
    A、民族对立 B、民族战争 C、民族大交融 D、民族隔阂
  • 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西晋时期的“分久必合”是由谁来完成的(     )
    A、曹操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刘备
上一页 881 882 883 884 8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