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古今世界史上,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他们是世界历史中的耀眼星辰。请参照示例,将下列人物填入表格中。(只写序号)
①汉谟拉比②达·芬奇③华盛顿④释迦牟尼⑤瓦特⑥苏格拉底⑦麦哲伦
示例
历史人物
相关事件
①
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作答区
历史人物
相关事件
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成为大陆军总司令,美国首任总统
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
2、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战争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农奴制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使俄国旧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等级关系出现了松动,贵族地主虽然保持了他们在封建时代的大部分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的等级特权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工业资产阶级加快成长,到1870年末,俄国已有工业企业将近28000家。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材料二185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形势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栋裂开的房子”。他说:“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他的演说生动形象,表达了北方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三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改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给俄国带来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文中的演说者“他”是谁。“一栋裂开的房子”指的是南北哪两种经济制度并存?(3)、材料三中“美国黑船压境”最终推动日本进行了哪场改革?这场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三个国家的战争及改革,最终对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共同影响。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哪些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的史实。 -
4、历史上,欧洲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近代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自然地同这种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
——摘自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
材料二 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摘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材料三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古罗马的哪部法律最早“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核心思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近代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4)、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欧洲崛起的因素。 -
5、阅读素养是重要的史学素养之一,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知工业革命( )
英国煤、铁产量变化表
年份
工业指标
1770年
1800年
1861年
英国的煤产量
600万吨
1200万吨
5700万吨
英国的铁产量
5万吨
13万吨
380万吨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C、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D、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
6、革命是时代的风向标。英、美、法三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B、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和橄榄、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玉米、甘薯、花生、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形成了跨洋的“三角贸易” 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 C、推动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使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
-
8、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 )A、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及拿破仑 C、目的是恢复雅典民主政治 D、批判了教会的贪婪与虚伪
-
9、在古代有许多大帝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以下关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融合并传承了东西方文化 B、所进行的改革对世界影响巨大 C、都建立了独特的民主政体 D、所建立的法律体系影响深远
-
10、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0﹣9数字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
11、口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宣传工具,它能够将一个组织或团体的精神理念和目标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动力,引导人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口号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口号,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可。)
口号:①“扶清灭洋”②“自强”“求富”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取消二十一条”⑤“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⑥“民主”“科学”⑦“政治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⑧“实业救国”
示例
分类
主题
①⑤
农民运动的口号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
12、庆阳市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进行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三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的革命者“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条道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出的怎样的革命道路?(2)、材料二中“挖蒋根”指的是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历经苦难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材料二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且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二次北伐,实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分析“起义”的历史背景。(3)、从材料三中,任远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意义。 -
14、国共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国民党一大会场 图二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材料二 西安事变是20世纪S0年代国内各种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它虽然是以军事政变的形式发生的,但政治上的意义和影响非常显著。西安事变不仅化解了国内危机,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且改善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抗战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吴永《论西安事变对中国政治生态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材料三 某一时期,国民党某要员说:“想用软的一套方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起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什么正式建立。黄埔军校的创办起到了什么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材料三中的“谈判”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5、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6、庆阳某中学开展主题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剧表演活动,同学们打算排演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下列可供选择的是( )A、《1894·甲午大海战》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
17、2023年9月13日,庆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发布防空警报试鸣公告:将于2023年9月18日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庆阳市组织此次活动的现实意义是( )A、宣传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B、警示社会各界铭记历史 C、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D、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
18、红色地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其中与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会师有关的地名是(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古田
-
19、1926年,斗志昂扬的战士们唱着下图所示歌曲,从珠江流域一路打到长江流域。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护法战争 D、二次革命
-
20、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中共一大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