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下图《扯线木偶》的漫画说明清政府( )A、丧失领事裁判权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2、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收复新疆 B、左宗棠——黄海海战 C、谭嗣同——戊戌变法 D、康有为——辛亥革命
-
3、下图所示是1898年所画《时局图》。观察《时局图》,下面关于这幅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揭露帝国主义列强意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B、反映了爱国人士呼吁民族觉醒的爱国之情 C、这种情形之后中国人开始寻求制度的变革 D、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4、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6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半城遗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主要种植粟,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
-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战国时期,七雄逐鹿中原,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秦国的强兵富国梦逐渐得以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美又重礼仪。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材料三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废除)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秦以前的旧制度)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五 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以及其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变法,并简述“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起到的作用。(6)、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五反映的水利工程,及其主要功能。 -
6、商代浇铸一大型青铜器,需要67口坩埚,每口坩埚熔铜12.5千克,千人协作才能完成。该青铜器可能是( )A、
B、
C、
D、
-
7、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据此可知,都江堰的修建( )A、打破了各地封闭状态 B、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D、完善了蜀地水运条件
-
8、《诗经》中提到谷物种类常以黍为首。《论语·微子》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广泛使用牛耕 B、黍是当时唯一的粮食 C、精耕细作水平高 D、黍是重要的粮食
-
9、人们不再用间接统治城市的传统方式来管理国家,而是变成了向各个城市派遣直属中央的官吏来进行直接统治。与这一转变直接相关的是( )A、世袭制的开始 B、分封制的确立 C、县制的推行 D、行省制的建立
-
10、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禹建立夏、平王迁都 B、商汤灭夏、西周灭亡 C、禹建立夏、武王伐纣 D、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
11、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相同,由此可证实商朝所处的历史阶段为(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半殖民地社会
-
12、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下图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北京人(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A、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B、会磨制石器作为工具 C、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D、可以打造木结构水井 -
13、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1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描述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这项民主制度推选出来的著名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
15、考古人员在距今四千多年的陶寺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以粟和黍为主的农作物、彩绘陶器等遗存。下列遗址中与陶寺古城遗址在这方面最相似的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
16、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指( )A、保存火种 B、学会用火 C、使用工具 D、建造房屋
-
17、英国的崛起对近现代世界的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57—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料二 英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部分)
莎士比亚 克伦威尔 瓦特
材料三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2)、请选择材料二图中的一位人物,简要介绍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3)、材料三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4)、综上所述,概括英国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
18、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种政治发展的新模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美国的开国者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_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 法国革命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同样也会倒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此后,很多地方的农民也效仿巴黎,摧毁了各地的监狱,焚毁了贵族的城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人民的推动下,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的“光荣革命”后颁布了什么文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的“开国者”,并概括指出美国是如何“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同样也会倒塌”的理解,并从材料三中概括法国“第三等级”在大革命中的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个国家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体现的智慧。 -
19、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
20、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人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为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