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比例图,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外商资本的大量涌入与扶持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洋务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些举措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     )
    A、推动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B、实现土地的高度集中管理 C、探索适合农村发展道路 D、建立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
  • 3、1937年8月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面对这种情况,中共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击国民党消极抗战行为 C、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D、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 4、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据图可知(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受挫后开始长征 B、长征开始之前,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在广东地区 C、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更加合理 D、红二方面军经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到达会宁
  • 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可以用来学习五四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6、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近代抵抗外来侵略过程 D、民族危机加剧过程
  • 7、阅读材料,归纳问题。

    材料一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既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1927年--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因素。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1927年10月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

    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概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 9、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自救之路”的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是什么?他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材料三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③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④沙俄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据材料一,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提供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依次填写到下面的表格。(只写序号)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八国联军发动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试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 11、为了改变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 0% 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状况,1947年中国共产党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平均地权”口号 C、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12、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革命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军事实力急剧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广州起义
  • 13、“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分析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     )
    A、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D、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 14、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
  • 15、

    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悲壮序中。但许下列材料     “”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外来侵略,国民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乃渐惊起”的表现。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图。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

    (缘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更是一部中国各阶层、各行业的反抗史。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

    ——《变法通议》

    (1)材料一、二中的材料的观点分别来自哪个阶级? 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2)阅读材料三回答,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并根据材料三总结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1905年8月20日,中华国民军都督奉军政府命,以军政府之宗旨及条理,布告国民:一、驱除鞑虏……二、恢复中华……三、创立民国……四、平均地权……

    (3)材料四为同盟会成立时的宣誓言,孙中山后来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中将其概括为什么主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前面材料中的阶级对待清政府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 Democracy)和“赛先生”( Science),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

    (4)材料五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是针对当时袁世凯准备在中国进行什么阴谋? 袁世凯为达成其目的与日本签订了什么条约?
  • 17、

    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加以理解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个历史场景

    (1)请为上述“场景”拟定一个标题,并选择其中一图简要说明。

    材料二   两则历史民谣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太平天国初期的民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贴

    (2)对比分析两则民谣,比较两场运动的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三   一种时代风潮

    1896年,清王朝派13名留学生赴日留学,揭开了留日的序幕。1898年,戊戌新政中又有11人东渡扶桑。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者举人出身,致使东渡学生1903年猛增到1300余人。1905年科举制废除,留日学生直线上升到8000余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

    ——《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 18、“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通过把军事和政党组织与反帝的爱国精神结合起来,又和在城市知识分子领导下被动员起来的工农结合起来,革命扩大了范围。”这种“结合”(     )
    A、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权 B、推动了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C、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19、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图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 间:1913年3月 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 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 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 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 20、下列选项中,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帝必须退位颁布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④临时政府设在北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上一页 873 874 875 876 8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