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本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8世纪日本人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善于学习 B、忧患意识 C、凶恶残暴 D、不思进取
  • 2、巴黎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1209年,在巴黎出现了教师行会组织;1215年,教师行会与学生会一起得到教皇的正式承认;1231年,罗马教皇以敕令肯定了该大学的自决权。上述史实说明早期巴黎大学(     )
    A、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B、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C、得到世俗王权的支持 D、学术研究氛围较浓厚
  • 3、西欧庄园农奴利用法律手段与领主抗争、较量,从而极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种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最终农奴以各种方式走上“自由之路”。这主要说明西欧庄园(     )
    A、为维护农奴利益提供了极大保护 B、是具有近代法治精神的政治体 C、为西欧近代化的实现准备了条件 D、是相对封闭、独立的经济单位
  • 4、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宗教(     )
    A、是世界最早诞生的宗教 B、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C、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D、4世纪末被定为罗马国教
  • 5、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     )
    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罗马帝国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罗马帝国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 6、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请问下面哪项内容与“第三次征服”有关联(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 7、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 8、“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奴隶)的财产,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的财产……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材料体现的是(     )
    A、中国的分封制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西欧封君封臣制 D、西欧的庄园生活
  • 9、阅读下列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结合所学知识,在研读材料基础上提出观点(既可以是材料观点,也可以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0、

    某学校以“近代世界的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相关任务。任务一【葡萄牙之路】

    葡萄牙历史学家J·H·萨拉依瓦指出: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1)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葡萄牙航海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功开辟通往印度新航路的葡萄牙航海家。

    任务二【英国崛起】

    以下为根据《大国崛起英国卷》等著作,整理的资料。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指出: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1727年,牛顿去世。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指出:“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位煤矿工人说:我们早晨三点钟下井,空气里充满了煤尘和毒瓦斯,要是没有死于瓦斯爆炸或者事故,我们可以活到四十岁,然后死于肺结核病。

    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但是这位法国英雄却没有想到,无论自己采取什么严格的封锁措施,也难以阻挡“小店主”国家的产品涌入它要去的地方。拿破仑更不愿承认,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也都是来自英帝国的棉纺织品。

    (2)根据资料卡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在崛起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英国发展中也黑暗的一面,请列举材料中的部分史实并分析弊病产生的原因。

    任务三【中国道路】

    2022年《学习时报》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传统,汲取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缩短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供了指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指明了方向。

    (3)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古斯都皇帝执政时期规定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五、六层,限高18m,罗马街道最宽6.5m,一般大街4.8m。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帝国时期的广场是皇帝个人树立丰碑的纪念地,皇帝塑像占据广场重要主要位置,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柱廊来表彰皇帝的业绩,广场形式逐渐从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谨,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度空间艺术组群。

    ——摘编自张少侠等《罗马帝国建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材料二   经过市民的反复争取,英王颁给了伦敦城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伦敦人民行使司法权力。凡属市民均不得因任何纠纷而到市区之外进行投诉。

    ——摘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伦敦城获得哪些权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城市追求“特许状”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摩天大楼的建设逐渐渗透于城市的规划蓝图之中。柯布认为,传统的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几乎没有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建筑之间间距十分狭窄,且由于卫生不容易清理,并不利于居民的健康。因此,在“光明城市”中,取而代之的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极为辽阔的玻璃制摩天大楼。这种大楼的占地面积只有社区的5%,剩下的95%都用来大规模的绿化。很快许多新建筑拔地而起。

    ——摘编自朱明《城市空间》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 12、“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为了实现材料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推行地税改革 C、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
  • 13、独立战争期间,每当英军到来时,北美许多地方的男子就会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抵抗;等击退英军后,他们就回家从事农业和商业。在莱克星顿,小镇人称自己为“一分钟人”,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各地都有大批类似这种“一分钟人”的民兵。“一分钟人”的现象说明
    A、英国殖民者加重了对北美的剥削 B、独立战争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C、萨拉托加大捷鼓舞了民众的斗志 D、《人权宣言》提高了民众的认识
  • 14、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贯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表明(     )
    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 15、这个帝国昙花一现后,便分裂了并逐渐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个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6、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     )
    A、古希腊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 B、古希腊的民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C、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古希腊的民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17、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简介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在              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阅读上面表格,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2)、选择上述材料中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先进的思想因子的结晶,是百余年来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船”上确立的革命初心,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图一中描绘的事件与哪次战役有关?

    【开辟道路,打开局面】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部署,决定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山区去寻找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攻长沙受挫”与哪一次起义有关?由此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七律·长征》史诗般地再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的革命精神。你能从这首诗词中体会出哪些长征精神?(两条即可)

    【推动合作,功照千秋】

    图二 国民革命歌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3)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依据图二的信息,说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材料中“当此困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指的是哪一事件的发生? “宣言”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民族大义,彪炳史册】

    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图三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对当时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仔细观察图片和右侧材料,毛泽东“弥天大勇”指的是什么事件?

  • 20、1859年6月,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重创英法联军,取得了大沽口之战的胜利。咸丰皇帝决定“乘胜议抚”,允许英、法按照新章程纳税,减轻税负,以示“宽大”。由此可见清廷(     )
    A、军事人才众多 B、缺乏国家观念 C、武器装备先进 D、御侮决心不足
上一页 871 872 873 874 8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