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①______》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______》

    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③______》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④______》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 2、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国远古居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和文化遗址有20余处,分布范围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特别是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摘编自《中国原始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考古学者在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三层灰烬。

    ——摘编自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简述北京人会用火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下列图片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

    (3)根据这两件文物,请你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具有了什么意识。并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 3、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 B、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时期 C、首次大一统时期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
  • 4、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 5、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政府征发农民到渔阳戍边 B、统一不符合人民的愿望 C、秦的残暴统治 D、陈胜吴广要做王侯将相
  • 6、《论语》中所记载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 7、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 8、《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我国“天下为家”始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 9、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
    A、种类丰富 B、多元一体 C、渐趋一致 D、独立发展
  • 10、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围绕“多彩的世界文明”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农业相关资料

    古埃及历法把1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非常重视对尼罗河水位的测定。

    修建运河和导水沟渠进行灌溉。灌溉网的管理使用纳入国家立法。出现了农人历书,总结农业经验。

    地形与气候多种多样,遍布森林、平原广阔、雨水丰沛。各时期印度统治阶级都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平原地种植谷物,山坡地广泛种植葡萄和橄榄。古希腊人认为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材料二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材料三   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将丁香等香料运往中国,大量的植物和蔬菜也从外国引入中国,如菠菜和甜菜等;在当时长安居民的衣食、娱乐等领域都能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王小甫《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四   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将希腊的神话、语言、艺术等带到东方,又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五   费孝通先生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把自我之美和他人之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

    ——摘编自段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美与共意蕴》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古代文明,概括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
    (2)、请你参照材料二示例,选择组图中的一个文物或遗址(除示例外),写一张“文物导览卡片”。

    名称及所属文明:良渚玉琮——中华文明。简介:良渚玉琮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礼器。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3)、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三、四,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文明交流所产生的作用。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 11、人类社会的民主法治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   伯里克利说过:“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雅典的民主政治不仅是人类历史的首创,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依然在历史的深处闪耀着光芒。

    ——王玉花《探讨古希腊民主制度》

    材料三   随着帝国的疆域越来越辽阔,查士丁尼开始忧心如何处理统治疆域辽阔与帝国法典范围有限之间的矛盾,首先是要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查士丁尼立即下令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帝国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宣传皇帝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想要通过军权神圣化来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法律中还有关于商品经济的内容和原则符合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及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罗马法影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民法法典。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典”指哪部法典?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错误。

    A雅典公民担任公职时,首先考虑的是其阶级属性。

    B雅典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

    (3)、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4)、料三中,“帝国”是指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5)、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2、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多种文明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有战争这种暴力的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这种和平的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状态中仍存在着不断的交往,所以儒家文化、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这些重要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总的说来,在某些方面亚洲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要高于欧洲大陆、非洲和孤悬海外的美洲。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二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当时,日本留学生已在中国留学二三十年。他们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从而产生的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典章制度,抨击部民制陋习和政治腐败现象,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的首脑……在他们的协助下制定了改新方案的蓝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五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它文明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以下结论是从上表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写正确;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写未涉及;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位置写错误。

    A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相互交往仍日益增加。

    B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性突出,亚非总体低于欧美。

    C世界古代历史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文明交流的方式?根据材料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大化改新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两项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成就,并分析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如何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 13、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中世纪欧洲庄园设有庄园法庭,由领主或管家主持 B、15到17世纪欧洲船队在全球远洋探索 C、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D、马克思认为“资本一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14、下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诞生时间晚于另外两大世界宗教 B、创立于两河流域 C、于公元前11世纪传入中国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 15、“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职业训练,时代需要一批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大学热心接受这个挑战。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 C、不用缴纳赋税给国王和教会 D、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16、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特殊鲜明的两个城邦。从下列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特征是(     )

    雅典、斯巴达城邦数据统计表

    城邦

    面积(km2)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km2)

    雅典

    2500

    20一30

    约80-120

    斯巴达

    8400

    40

    约48

    A、偏僻落后 B、航海发达 C、资源丰富 D、小国寡民
  • 17、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中,列表归纳了部分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据此表格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国家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代印度

    佛教、梵文、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古代罗马

    大竞技场、《十二铜表法》

    A、一致性 B、多样性 C、互鉴性 D、包容性
  • 18、人类只有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发展篇】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

    ——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都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美日崛起篇】


    1620年英国“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美国拍卖黑奴的广告

    1853年“黑船”事件

    (2)由图片及所学知识,“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请写出战争的转折点及其世界影响。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罪恶活动?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黑奴”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哪一社会变革?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头同体,实现共蠃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贸易摩擦篇】

    材料五:当地时间2019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称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征税。特朗普推文写道:“世界贸易组织(WTO)认为,欧盟给空客的补贴对炎国产生了负面影响。现在,美国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关税。”

    ——新浪网财经


    (5)材料五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动态是什么?分析出现新动态的综合上述材料,对美国近期挑起经贸争端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做法加以评析。

  • 19、制作年代尺探究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   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有:“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卢沟烽火”“开国大典”。

    (1)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在“B”处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3)“卢沟烽火”说明了什么?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20、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上一页 869 870 871 872 8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