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发生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战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清制遗旧、北洋军阀、国民党等几种社会政治势力此消彼长。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B、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C、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2、某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搜集到油画《圆明园劫难》、图片《轮船招商局》、电影《甲午风云》和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由此推测,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3、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当代历史学家陈旭麓也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位学者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 C、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
4、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任选一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对历史发展的结论性认识或感悟)。
-
5、
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地图信息,简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2)观察下列图片,如果以“长征途中的战斗情况”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取哪两则史料?(填写字母)说明理由。(3)结合上述信息,谈谈你对“迢遥万里的红军长征不仅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这句话的理解。 -
6、材料一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有何不同?
(2)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分别是?
(3)孙中山青年时代发生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4)根据材料归纳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
-
7、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作王顺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天国梦始】
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梦的实现】
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历时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这场运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
8、下面示意图呈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有关这些战役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全面内战爆发 B、②——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③——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④——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
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0、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11、某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小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最赞成下列哪项法令?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
12、“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这里的“危机”指(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遭到洋枪队与淮军反扑 D、天京陷落
-
13、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唯物史观探源由】
材料一
【时空观念名工程】
材料二
【史料实证辨措施】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历史解释 论影响】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写出所示的水利工程名称。并分析该工程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三写出商君的名字和变法措施,并结合所学回答该变法有何影响?(4)、据材料四写出统一后货币的名称,并结合所学分析统一货币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我国发展提出建议。 -
14、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三 秦朝的制度创新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请结合上述图示,将①②处的“制度”名称补充完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A商朝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是松散的方国联盟。
B西周时期新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没有独立性。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西周进行创新的新制度是什么?并指出此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4)、请完善材料三中的“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在A、B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5)、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并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所起的作用?(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15、探寻中华灿烂文明,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同学们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中国日报网“国新办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甲骨文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以来,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努力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推动甲骨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材料四 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之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事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信息判断以下表述:正确反映材料一信息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未涉及。A中华文明从各地起源,各有差别,又逐渐融为一体。
B二里头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源头。
C夏商周三代时期我国青铜文明高度发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发掘的商代青铜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材料概括其影响。(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6、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C、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 D、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
17、下面是小历同学搜集的与秦朝相关的资料和文物,它们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 )A、中央官职结构 B、国家统一措施 C、地方管理制度 D、疆域面积
-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B、战国后期楚国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C、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断疾病方法 D、四川三星堆遗址展示了商周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蜀文明
-
1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如下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粟、稻 B、粟、小麦 C、小麦、玉米 D、玉米、粟
-
20、学习历史要具有证据意识,为研究北京人提供最具证据力的史料是( )A、图1:北京人复原图 B、图2: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C、图3: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