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规定(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 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使用了中国古代的两种纪年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B、公元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C、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民国纪年法
  • 3、下面表格中皇帝姓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

    朝代

    皇帝尊号及名

    在位期间年号

    公元纪年(年)

    北魏

    献文帝拓跋弘

    天安

    466

    皇兴

    467—470

    孝文帝元宏

    延兴

    471—475

    承明

    476

    太和

    477—499

    A、军事政变,朝代更替 B、改用汉姓,民族交融 C、北方战乱,政权并立 D、江南开发,经济发展
  • 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是将甲、乙、丙、丁等10个天干,与子、丑、寅、卯等12个地支依序组合,形成甲子、乙丑至癸亥等60个干支,这样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已知公元前281年是庚辰年,由此推断,秦朝建立的年份应为(   )
    A、甲辰年 B、庚辰年 C、辛辰年 D、癸辰年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晋时期人口流动情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 6、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从下图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西周定都镐京 ②西周确立了分封制 ③周王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宋、燕、晋等  ④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观察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战争发生于(   )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期 D、三国时期
    (2)、研读图片所示战役,你的结论是 (   )
    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 B、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
  • 8、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惠互利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构想在世界上从容铺展———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辟后汉朝与西域的交往

    从汉朝输入西域的物品和技术

    从西域传入汉朝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绸、漆器等物品

    ①西城的葡萄、核桃、石榴、宝石、玻璃等

    ②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②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今天的丝绸之路建设也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写出一位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材料一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
  • 9、据《汉书》载,西域都护统管西域诸国,各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这表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B、标志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杜绝西域诸国军事冲突
  • 10、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很多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高度吻合。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
    A、中原与西域地区早已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处于新疆
  • 11、自从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后,西汉在河西走廊“设馆置驿”,为过往使者和商队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极大地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此举(   )
    A、加强了中国和印度的联系 B、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C、形成多国对匈奴夹击局面 D、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 1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图为“丝绸之路图”,据图可知(   )

    A、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和美洲 B、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C、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和地区众多 D、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今里海地区
  • 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与班超有关的成语。该成语表达了班超(    )
    A、对东汉政府的失望 B、具有惊人的决断力 C、视匈奴为虎狼之族 D、占领西域的决心
  • 14、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材料重在说明西汉政府(   )
    A、鼓励开辟海上交通线 B、与西域各国友好往来 C、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 D、能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
  • 15、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达  (   )
    A、非洲埃及 B、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C、美洲西海岸 D、索马里半岛南端和大洋洲
  • 16、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从希腊、罗马起开始的西欧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路线走向 C、开通前提 D、重要作用
  • 17、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这最能说明丝绸之路是 (   )
    A、物种交流之路 B、文明交往之路 C、商贸流通之路 D、政治交往之路
  • 18、下图是《张骞出使西城》(敦煌壁画·局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此行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鲜卑 B、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 C、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击败匈奴 D、使汉朝了解了西欧地区具体情况
  • 19、魏晋时期,中华大地上的人口流动孕育着新一轮统一的因素。

    材料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粲《七哀诗》节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蔡琰《悲愤诗》节选

    材料二 “东晋时北人南渡,侨立州郡县,以别于土著,独得免除租税力役之特权。”(而后东晋政府)增税并没有造成民不聊生,反而是“谷帛殷阜”“家给人足”。

    注:侨立,指东晋政府为安置北方逃亡流民而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

    ——摘编自胡宝国《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

    (1)、这两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中国北方地区怎样的社会景象?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材料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 20、下表为公元313—450年从北方地区迁到南方地区的人口分布。据此可知(   )

    地区

    苏南、浙北

    安徽

    四川、汉中

    湖北

    江西、湖南

    闽、粤、桂

    人口

    30多万

    约17万

    约15万

    约6万

    各1万多

    少量

    A、南方开发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南方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定居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 D、南方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昌盛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