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18世纪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启蒙运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2)、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材料,归纳了三个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至少运用材料中的三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一小组观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第二小组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小组观点:革命和改革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
-
2、
泰安市某学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历史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一 文物中的历史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这艘船载重量大,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1)从探究一提供的出土文物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探究二 会址(旧址)中的历史
(2)根据上图,仿照图1的示例(见下表),填写A、B、C、D的内容,并写出你的感悟或认识。
重要会址或旧址
重大事件
革命精神
感悟、认识
图1
南昌起义
建军精神
A
五四运动
B
图4
C
建党精神
D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精神
探究三 文献中的历史
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解决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两则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探究活动,概括史料的类别。
-
3、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朝代(部分)更替示意图,填写图中B、C所代表的两个朝代名称。(2)下列史实发生在东汉的是:________;发生在明朝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设置驻藏大臣;②开辟丝绸之路;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⑤郑和下西洋;⑥贞观之治;⑦光武中兴;⑧八股取士。
材料二
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3)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简要介绍。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的思维导图,指出这场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实现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 -
4、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A
俄国二月革命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C
珍珠港事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不结盟运动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A、A B、B C、C D、D -
5、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851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女王可能看到并引以为豪的展品是( )A、飞机 B、蒸汽机 C、白炽灯 D、电话
-
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但丁的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材料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重农抑商 C、专制主义 D、理性主义
-
7、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古代某国家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它是( )A、古代希腊 B、亚历山大帝国 C、迦太基 D、古代罗马
-
8、下图是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的选民证。推测该文物当时是为了迎接(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9、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B、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
10、下列宣传口号或思想主张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变亦变,不变亦变”——鸦片战争 B、“民主”“科学”——百日维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甲午中日战争 D、“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
11、“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
12、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
设置通判
设三司
恢复设置行省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监察制度 C、加强皇帝对中央机构的管理 D、推进民族交融 -
13、《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文帝霸陵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了( )A、考古发现否定了文献的真实性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C、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D、汉文帝把冶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14、《春秋左传注朴》记载:“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皇帝制度
-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制作)
时间
事件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成立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
世界人口达81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什么?为粉碎日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的一场胜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哪部文件?1945年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了哪些会议?(3)、根据表中的相关史实,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7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八年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我们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材料四 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地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因此,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
——摘编自丁守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会议有何标志性意义?简述其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军事上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举一例史实。(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七大召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4)、指出材料四中的“会议”是指哪一会议?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 -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此计妙哉。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1页)
材料四 清朝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并写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名称和作用。(3)、依据材料三图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4)、材料四反映的机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18、2024年,中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2025年1月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在开展首日即售罄,其生产的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这组数据可以体现出( )A、政治多极化基本定型 B、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加强 C、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中国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19、罗素是坚定支持世界和平与非暴力事业的和平主义者,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科学家承担和平责任。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
20、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里,企图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苏俄于1921年后实行新的政策,该政策规定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对部分工业实行非国有化,并恢复市场和贸易。该政策对苏俄产生的影响是( )A、推动实现农业集体化发展 B、主张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扭转危机,巩固工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