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的图1、图2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图1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图2 昆曲脸谱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
  • 2、《金史》记载:“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热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是(     )
    A、弓箭的使用 B、骑马的技术 C、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D、战车的声音
  • 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介绍了其名称及其功能(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 4、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朝出现了北京和南京等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根据材料可提炼的主题是(     )
    A、明朝经济的发展 B、明朝农业品种众多 C、明朝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D、明朝商业繁荣
  • 5、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的影响深远。九年级某班同学围绕“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影响”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

    人物

    相关的法律文献

    拿破仑

    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又名《A》)

    孙中山

    颁布了《B》

    (1)、完成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
    (2)、结合该表中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围绕“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影响”提出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从各自主要事迹、共同影响等方面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6、

    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的媒体大幅报道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从1944年至1947年,在苏联的支持下,一些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美国)一些政治家、大部分媒体和宗教出版物对苏联在东欧等地区的行动作了负面解释,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竭力使人们相信,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1946年5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60%的被调查者相信苏联想支配整个世界。

    ——摘编自刘疆《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下面是1947--1949年世界两大阵营的对峙情况。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6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

    经济

    马歇尔计划出台(1947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5年)

    地缘政治

    联邦德国成立(1949年)

    民主德国成立(1949年)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冷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的关联。

    材料三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的“硝烟”并没有散去。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仍然保持冷战思维,对俄罗斯步步紧逼并严重威胁其安全,最终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这是欧洲继二战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引自《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内线”和“外线”分别是指什么?

    材料二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对战略进攻部署的生动比喻

    (2)材料二中的“两个拳头”喻指什么?“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哪一事件?其核心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什么?
  • 8、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富国策》《万国公法》《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编自《同文馆题名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地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尽失,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朝鲜、暹罗、波斯五国而已。

    ——摘编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

    部分内容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 9、截至2024年10月5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巴方超15万人伤亡,其中4.1万人死亡(在所有可辨认身份的遇难者中,儿童占33.1%)、逾9.6万人受伤、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材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不再是时代主题 B、通过协商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C、地区热点问题不能和平解决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 10、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C、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11、“独立战争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被废除。”材料充分说明独立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
    A、获得国家民族独立 B、促进经济发展 C、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D、成为世界霸主
  • 12、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有所变有所不变,变的是革命者确立了新的统治原则,不变的是革命者保留了国王。这里确立的新的“原则指的是(     )
    A、王位世袭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 13、如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反映的史实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 C、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4、欧洲的扩张

    材料   欧洲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

    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团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1500年至1867年间,奴隶贸易使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远离非洲。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各种驯养的动物,尤其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由于欧洲人将牛皮制成商用皮革,美洲大陆的野牛被大批屠杀,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程度。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还培植了两种主要的经济作物:烟草和棉花。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美洲大陆的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因为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要进口各类必需品,如谷物、鱼、布匹和金属制品。此外还必须输入劳动力,因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

    欧洲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得益最多。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正是在这一期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完成大西洋贸易示意图。(要求:①在示意图上标明贸易的方向;②在合适的位置写出贸易的中心内容)
    (2)、亚当·斯密认为:欧洲扩张“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达顺畅)
  • 15、《齐民要术》

    材料

    ①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②(《齐民要术》)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明]王廷相(1474-1544)

    ③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其内容包括:卷一,总论耕田、收种2篇,种谷1篇;卷二,包括谷类、豆、麻、麦、稻、瓜等13篇;卷三,为种葵、蔓菁等蔬菜作物12篇,苜蓿、杂说各1篇:卷四,总论园篱、栽树2篇,果树12篇:卷五,有竹、木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为家畜、家禽和养鱼6篇;卷七,为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卷八和卷九,有酿造、酱、醋、豉和食品制作以及贮藏22篇,还有煮胶、制笔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蔬、菜茹等非中国物产品种1篇,其中引载了100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栽培植物和60多种野生植物。

    《齐民要术》历史影响深远,直至当代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史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后的复刻本或传抄本,多至20余种,并有日文和英文的译本。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则材料是研究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手史料?写出材料一中贾思勰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齐民要术》的特点,并综合材料一二,总结其影响。
  • 16、历史学习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B、1919年,协约国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C、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1993年,欧盟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17、下图中农民生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8、明朝时期,招募义乌、金华的剽悍壮丁,教习击刺之法更新火器兵械,打击倭寇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戚继光 D、郑成功
  • 19、下图临安城的景象反映了南宋(     )

    A、海外贸易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 C、都市生活繁华 D、政权统一稳固
  • 20、下图情境反映的是(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明太祖设立“三司”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