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奁有释迦佛像、珍宝、360卷经典、金鞍玉辔、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奁说明唐朝(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对外交流频繁 C、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D、经济文化繁荣
-
2、五代之乱可谓极矣!53年间就换了5个家族13个皇帝,亡国之君被杀的有8人,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只有三四岁。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 )A、政权并立,孕育统一 B、武将掌权,政局稳定 C、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D、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
3、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两首诗歌,这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节选)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
4、唐朝时,苏州城内有六十坊,扬州城内有道化坊、临湾坊、道仁坊等,敦煌出土的文书也证明唐代敦煌地区也设有坊市。这说明唐朝( )A、坊市设置普遍存在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
5、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该记载反映了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陶瓷制作的水平
-
6、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从中可知唐太宗( )A、以民为本 B、善于纳谏 C、提倡节俭 D、勤于政事
-
7、《通典》记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608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由此可知,开凿大运河(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C、助推隋文帝实现了统一 D、拓宽了隋朝的陆路交通
-
8、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隋朝统一与灭亡》时的部分笔记,据此可知隋朝(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B、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C、扩大了国家疆域版图 D、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
9、某校七年级(2)班展开以“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现统一】
材料一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
—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
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边疆治理】
材料二 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其中的一种类型是:历代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编自《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民族交融】
材料三 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科技文化】
材料四
图 A 转轮排字法示意图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材料五 到了南宋,西北陆路交通受阻……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大多数分布在南洋群岛及亚洲东南、南部、西南部的沿海地区。……元代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同一的政令,陆运、河运和海运畅通无阻,无远不至。东欧、西亚、非洲、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使团来到大都。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与中原的“重农抑商”观念不同,元代实行的是重商政策,对外贸易开放,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上实施了什么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元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台湾?(3)、材料三中所述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4)、图A转轮排字法的发明者是谁? 依据材料四,概括元曲艺术的鲜明特点。(5)、依据材料五,概述元代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五,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会看历史地图是地理与历史学科综合学习的途径之一。
辽、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11年) 金、南宋、西夏时期形势图(1142年)
材料二 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
材料三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材料四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B政权的民族,并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辽订立了什么和约以及北宋与西夏和约的内容。这些和约分别对宋辽、宋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宋金达成和议后,双方形成什么局面?依据材料三,指出双方的分界线。从中可以看出南宋统治者什么态度?
(3)、依据材料四,指出辽、宋、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此交往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三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图A(人物)于960年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图B中①处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结束了的分裂局面,统治者为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的方针。(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初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及对其的评价。 -
12、 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制定历法的目的在于 ( )A、理论创新 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 D、方便祭祀
-
13、下面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与此项科技成就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李清照 B、毕昇 C、朱熹 D、关汉卿 -
14、 据考证,世界上现存三百多件元青花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有4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B、中外交通四通八达 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
15、 宋代海外贸易频繁,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出售。他到达泉州港口后,办理手续并缴税应该去 ( )A、蕃坊 B、榷场 C、市舶司 D、都护府
-
16、 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知,宋代( )A、经商突破了时空限制 B、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繁荣 C、商业侵占了城市的空间 D、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
-
17、 元朝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该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机构,并由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对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在政治上从其本俗,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这表明元朝 ( )A、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B、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C、民族交融互通有无 D、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
18、 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们要讲述的是 ( )A、王安石变法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元朝的建立
-
19、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
20、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方针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海外贸易发达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