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摘自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高级文武官员遇缺请旨升补,都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1)、材料一中,朱元璋立下“不许立丞相”的祖训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措施带来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军机处的作用。(3)、清朝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材料三中的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统治者的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
2、传统文化·亮眼世界。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项目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任务驱动】
(1)、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历史建筑·时代特征”为主题,准备了下面两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进行布展。
请你分别说明两个建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2)、二组同学以“历史典籍·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典籍设计展览。①《本草纲目》 ②《西厢记》 ③《桃花扇》
④《三国志通俗演义》 ⑤《农政全书》 ⑥《西游记》
⑦《红楼梦》 ⑧《天工开物》 ⑨《水浒传》 ⑩ 《长生殿》
请将上面典籍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展板写出结语。前言
为纪念曹雪芹诞辰310周年,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三个板块
展板一
科技成就·集古大成
展板二
小说作品·铸就经典
展板三
戏曲艺术·演绎传奇
结语:
-
3、某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整理了下面的知识要点,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领域
表现
政治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政治腐败;李自成起义
对外关系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闭关自守
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进步思想产生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中国社会面临严重危机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开放兼容与繁荣统一 -
4、明清时期,戏曲发展迅速走向繁荣。酒楼茶肆、游船水畔等地成为主要的戏曲演出场所,同时戏曲作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成为民众娱乐消费的首选。这说明明清戏曲发展得益于(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戏曲演绎的完善
-
5、晋华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以“在身边发现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一组同学的活动过程(部分)如下,据此判断该小组拟定的活动主题是( )
活动过程
具体内容
1.拟定主题
____
2.参阅资料
前往山西省图书馆查阅明清山西商人的发展历程
3.实地参观
参观晋商博物院《天下晋商》展览,欣赏汇票、钱币等文物
参观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参观晋商大院,熟悉票号管理制度
4.总结汇报
返回学校完成项目化学习报告,与其他小组交流
A、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与发展 B、山西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C、山西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明清时期晋商精神的内涵 -
6、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局部),画面中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商贾辐辏,一派江南盛世气象。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朝( )
《驻跸姑苏》(局部)
A、山水画的风格多样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帮活动范围广泛 D、经济重心南移 -
7、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种严格的限制是为了( )A、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B、保护出海人员的安全 C、鼓励沿海对外贸易 D、加强贸易秩序的管理
-
8、清朝统治前期,通过政治、经济、边疆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下面是清朝的边疆治理示意图,在“★”处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巡检司 D、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
9、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部分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铁血丹心御外侮——古代篇
第一节 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 ▲
第三节 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
……
A、鉴真东渡日本 B、铁木真统一蒙古 C、郑和七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10、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均田免粮,发放钱粮
-
11、“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财政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材料描述的是张居正改革的( )A、背景 B、措施 C、目的 D、影响
-
12、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
-
13、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派遣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时间跨度长且规模浩大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发展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
14、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出这一制度(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专题学习,下面的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宣政院印
B、锦衣卫木印
C、达赖金印
D、班禅金印
-
16、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一。下面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A、南宋建立 B、元朝建立 C、明朝建立 D、清朝建立
-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南北统一】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制度创新】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身死国灭】
材料三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辩——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1)、谁完成了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找出描述科举制度作用的句子。(3)、【建筑奇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4)、依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内容探究隋朝有什么特征? -
18、 下表是605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隋炀帝的结论是 ( )
①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②好大喜功,发动战争 ③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④隋炀帝的这些举动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⑤隋炀帝的这些举动全是为了个人享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19、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的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
20、 《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