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 北宋中期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这次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保甲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募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宋史·文苑传》记载:“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治国政策是( )A、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 C、分权制衡 D、崇文抑武
-
3、 某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该学者评价的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
-
4、 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正开展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创新】
材料一
【民族交融】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文化繁荣】
材料三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
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外交流】
材料四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材料一中图A、图B是唐朝时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工具的出现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2分)唐朝时期和吐蕃还有哪些交往史实?(3)、材料三中提到“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在唐朝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诗歌,请你举出一位唐朝著名诗人并简述其诗歌风格。(4)、依据材料四,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她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文化的发展……有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旧唐书·宪宗本纪》
(1)、材料一的文字是图A人物所说,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为了加强专制主义,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在位期间开创的治世局面是什么?(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材料二图B人物是谁?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她”在位期间采取的统治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归纳唐玄宗统治初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3)、通过对唐朝皇帝治国政策的回顾,请写出你的感悟。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图A是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连接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图B扬州大明寺高僧东渡日本,图C高僧西行天竺,他们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并概括科举制产生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 -
7、 掌握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时间轴,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8、 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反映了 ( )A、唐朝文化多元繁荣 B、宋朝文化继承创新 C、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D、艺术内涵的相通性
-
9、 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誉为“药王”,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于是结合个人经验撰成医学巨著 ( )A、《金刚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
-
10、《中日关系大事辑览》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两千余年的中日关系,分四个部分细致地展现了中日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互动和关系。在唐朝中日两国的交往中,彼此间影响的程度是( )A、日本影响唐朝为主 B、双方影响程度一样 C、唐朝影响日本为主 D、中日双方互不影响
-
11、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 )A、经济有一定发展 B、政权更迭频繁 C、政局相对稳定 D、疆土日益扩大
-
12、 韦庄《秦妇吟》:“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 )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胜、吴广起义 -
13、 以下史料共同说明唐朝(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
14、 《旧唐书·李密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屡次发动战争 B、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C、统治者营建东都洛阳 D、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
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隋文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该制度正式创立 B、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C、唐玄宗创立了殿试制度 D、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
16、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商人要乘船沿着新开凿的大运河去洛阳,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
17、生产力包含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以上概念,深圳市南山区某学校九年级某班开展了相关学习。
材料
一个庄园的图解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示例并依据指引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①、②两处)。学习任务单
课程名称
课程子目
学习任务
学习成果
(示例)《西欧庄园》
(示例)《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示例)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是怎样管理的?
(示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其中生活着领主和佃户:领主统治着庄园,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这一转型在欧洲农村的生产经营中有何表现?
①
……
……
……
……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②
(2)、综合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18、
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在历史的黎明时期,古代世界繁荣着许多大河文明……与此类似,还有海洋文明……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世界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材料二
①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②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③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④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111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人类创造文明财富的重大特征之一是它的共享性。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财富。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从材料二的组图中选择一个(标明序号)并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三中的观点加以说明。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四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 文明观是指人们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的观点和态度,是对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如何、人类文明走向何方等问题的解答。不同的文明观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图景。
——《光明日报》2023年6月9日11版《文明观的中国表达》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材料四中两种不同评价产生的原因,并具体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文明。
-
19、为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学习,小历同学进行了资料搜集,获得了如下材料。通过传唱下图中的歌曲,我们能够感受到( )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尚品质 B、巴黎公社建立后的伟大成就 C、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远大梦想 D、法国大革命暴风雨一般的震动
-
20、下图是为纪念某部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结合文献内容及纪念币图案设计,该文献颁布的影响是( )A、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B、有效限制国王权力 C、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D、批判封建社会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