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西汉《史记》→东汉“蔡侯纸”→东汉末《伤寒杂病论》→东晋《兰亭集序》→南朝“圆周率”→北魏《齐民要术》

    (1)、材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依据材料,题目自拟,任选五例写一篇小短文,必须包含五例文化成果的创造者及历史地位,并谈谈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史实准确,表述成文,180字左右)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

    【经济篇】

    材料二

    ②汉武帝时,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

    ——摘部编七上《中国历史》

    【思想文化篇】

    材料三   “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沟通篇】

    材料四

    【民族篇】

    材料五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管制和绿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自部编七上《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什么建议?
    (2)、根据材料二①,指出秦始皇在经济上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二②中提及的内容与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写出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铸造的货币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最杰出贡献是谁?东汉为继续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把“西域都护府”改了什么名称?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今天中国重振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
    (5)、依据材料五指出孝文帝改革的二项措施,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此次改革的意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获得哪些启示?
  • 3、“230年、孙权、卫温、夷州”这些信息与今天哪一地区有关(     )
    A、澳门 B、香港 C、台湾 D、海南岛
  • 4、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 5、和“借东风、草船借箭”故事有关,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6、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下列与曹操无关的史实是(     )
    A、招贤纳士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自立为帝
  • 7、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     )
    A、光武中兴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
  • 8、取得楚汉战争胜利,建立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 9、“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描述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 10、和“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信息有关的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黄巾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 11、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的是(     )
    A、《诗经》和《春秋》 B、《老子》和《春秋》 C、《诗经》和“楚辞” D、“楚辞”和《论语》
  • 12、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韩非 C、老子 D、孔子
  •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和“天府”有关的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 14、“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5、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 16、下边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 17、尧舜禹时期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首领位置更替的(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分封
  • 18、黄河与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证明在黄河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遗址是(     )
    A、良渚古城 B、牛河梁遗址 C、陶寺古城 D、二里头遗址
  • 19、位于陕西,有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这个遗址可能是(     )
    A、仰韶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 20、依据下列笔记,判断笔记学习的主题应是(     )

    主题:

    ①前额低平;②眉骨粗大;③颧骨突出;④鼻骨扁平;⑤嘴部前伸

    A、北京人的头骨特征 B、北京人的生活情况 C、北京人的生产情况 D、北京人的发现地点
上一页 767 768 769 770 7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