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杜立克认为: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长期落后于西方。据此可见,他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是(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 D、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
2、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和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彼得一世在英国考察后,在俄国实行改革 图二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图一注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1697—1698年,彼得一世率领“大使团”访问西欧各国,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图二注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地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根据《法令》,2 000多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赎买就是农民缴纳封建地租的赎金。虽然农民要向地主交付巨额现金,但实际上结束了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改革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2)、根据图一和文字介绍,说出彼得一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图二反映的是当时俄国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根据图二和文字介绍,分析这一事件的进步之处。(写出两点) -
3、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了19倍多,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实力 B、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D、俄国实现了工业化
-
4、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奴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土地
③地主不能买卖农奴
④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A、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
6、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材料介绍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B、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C、农奴制改革的过程 D、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7、17世纪中叶,某法令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法令的实施( )A、导致了欧洲庄园的解体 B、给非洲带来了严重灾难 C、使美国建立起了奴隶制 D、进一步强化了俄国农奴制
-
8、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欧洲强国的行列。”普希金的话旨在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A、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了富国强兵 B、废除了农奴制 C、进行了对外扩张,夺取了殖民霸权 D、加强了东西方交流
-
9、18世纪前期,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这主要归功于俄国( )A、兴办手工工场 B、废除了农奴制 C、建立新式常备军 D、大力推行文化教育
-
10、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特别是妇女中识字的人更少,就连一些著名的贵族家族中,所有的妇女、儿童几乎全是文盲。可见,彼得一世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增加城市数量 B、提高贵族文化 C、改善妇女地位 D、推行文化教育
-
11、下图所示措施表明了彼得一世决心( )
彼得一世颁布“胡须税牌” 彼得一世剪大臣的胡子
A、增加俄国财政收入 B、向西方学习 C、脱离亚洲融入欧洲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12、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推动俄国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是统治者( )A、有效的策略方针 B、强烈的革新愿望 C、极高的执政能力 D、全面的改革举措
-
13、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名人点评 揭秘美国】
材料一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
【关注大选 聚焦林肯】
材料二 “在宪法里既找不到奴隶也找不到奴隶制这样的字眼,甚至找不到称奴隶为财产的词。”林肯高声呼吁:“让我们坚信正义就是力量,让我们怀着这个信念,勇敢地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坚持到底。”
材料三 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 解读政策】
材料四 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青史留名 众说纷纭】
材料五 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指的是什么?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2)、材料二表明林肯对奴隶制持什么样的态度?(3)、材料三“林肯当选”发生于何时?林肯为何意识到自己当选会迎来“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4)、上述法律文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出台的?这一文件出台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材料五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个人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后面的回答往往是枪声。
材料二 ……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在上述诸州以及某些州的上述地区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包括海陆军当局在内,将承认并保护上述人们的自由。
材料三 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翻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1)、阅读材料一,写出美国南北双方的主要矛盾。(2)、材料二引用的文献使得美国北方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请写出它的名字。在这场战争中,领导北方获胜的美国总统是谁?(3)、材料三中美国“开始腾飞”所具备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
1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最应该是( )A、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进一步消除了种族歧视
-
16、下表是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的比较。表中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
项目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A、内战中北方获胜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南北方的矛盾 D、邦联体制的弊端 -
17、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形形色色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动机,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这说明( )A、美国南北战争使种族歧视彻底消除 B、美国南北战争改变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C、美国南北战争后黑人地位发生改变 D、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
18、林肯在1854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对林肯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B、从伦理道德角度批判奴隶制 C、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D、希望通过战争废除奴隶制
-
19、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一书中写道:“到1807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这段话不能说明( )A、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经济联系依然密切 B、棉花贸易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棉花出口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D、美国到内战前夕经济规模已超过英国
-
20、“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他品德高尚,是位气度恢宏的杰出的政治家;他识大体,处处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对该材料中“处处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削弱了欧洲殖民力量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