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历史人物。

        

    材料二 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三 1873年,21岁的他剪掉发髻,在政府颁布《断发脱刀令》后民众并未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有力促进了“头发革命”。自幕府以来有过海外经历的知识分子或积极宣传,或身体力行,其对“断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摘编自李卓《日本社会史论》

    (1)、材料二中的这段话是材料一中哪位历史人物说的?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统治者领导的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他”是材料一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他的这一举动体现了该时期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3)、综合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领导的改革有哪些共同之处。
  • 2、1863年,23岁的伊藤博文途经上海去英国留学,目睹了黄浦江上洋人桅杆林立的坚船利炮,也体验了英国的物质文明,逐渐认识到仅仅凭着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绝非上策。鉴于其所见,归国后他极力主张(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 C、废除武士特权 D、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技术
  • 3、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7世纪60年代 B、18世纪7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 4、19世纪中期,新政府代替旧政府,并未对日本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造成多么大的动荡,恰恰相反,经过各藩主财阀之间的议论协商和谈判,达成了妥协性的合作协定,使得旧的政权平稳过渡给新政府,完成了日本的国家转型。这里的“新政府”是(  )
    A、镰仓幕府 B、德川幕府 C、明治政府 D、广田政府
  • 5、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12世纪开始,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三个幕府近700年的统治,也因此导致日本封闭落后。为了结束这一统治局面,当时日本人发起了(  )
    A、大化改新 B、改革开放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 6、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中坚力量是(  )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 7、右图所示日本这一社会等级状况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
    A、文艺复兴时期 B、新航路开辟时期 C、幕府统治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 8、1853年,一支外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日本的国门就此打开。这支舰队应属于(  )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 9、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隔绝,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德川幕府推行(  )
    A、“尊王攘夷”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锁国政策 D、全盘西化政策
  • 10、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B、天皇任命幕府首领并掌握实权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林肯)说:“我自然是反对奴隶制度的。”实际上,在内战初期,他之所以反对解放奴隶与他的性格和思想倾向有莫大的关系。……林肯之所以拒绝解放奴隶,还有两个具体的原因。第一,是由于战略上的考虑。内战爆发后,边境诸蓄奴州未参加叛乱。第二,林肯总是优先考虑白人工人的利益,而把黑人奴隶的利益放在从属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林肯拒绝解放奴隶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内战形势的发展,林肯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影响。
    (3)、从上述历史事件的演进中,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改革进入公开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可见,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二 明治维新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68年

    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871年

    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这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1871年

    政府下令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随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1871年

    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1873年

    政府颁布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13、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目睹了法国大革命,他于1799和1803年两度赴欧,他深受欧洲政治生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民主自由情绪的感染,激发了他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

    ——摘编自张寒《法国大革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俄国是如何寻求突破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人类社会“解放”的因素。
  • 14、1887年,《时局讽刺》杂志刊载了讽刺画《西洋镜中的猿》,讽刺盲目模仿西方的日本人,在镜中映出的却是丑陋的猿猴模样。这反映出(  )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就 B、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推行全盘西化 C、日本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D、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恶化
  • 15、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就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B、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 C、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 D、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
  • 16、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写道:“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与选文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 17、随着对密苏里州版图争论的展开,奴隶制才真正成为一个南北方所关心的重要的政治问题,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无限制的扩张与最初《西北令》所规定的限制条款之间存在矛盾,到1846年的《威尔莫特限制性条款》才真正开始了废除奴隶制的立法过程。据此可知(  )
    A、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林肯当选总统引发内战 D、南方率先挑起了战争
  • 18、马克思指出:“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就是如此,这次改革不仅缓解了沙皇的统治危机,也装上了两个“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轮子”。这两个轮子分别是(  )
    A、自由劳动力 引进的西方技术 B、完全开放的市场 大量资金 C、自由劳动力 大量土地赎金 D、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 大量土地赎金
  • 19、下图所示的情景(  )
       
    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地主在毒打农奴   
    A、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B、使俄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激起了俄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20、1700—1725年间,俄国的工厂数量从21家发展到221家,其中86家为冶金、金属加工、枪炮制造企业。全俄工业产量增加了7—10倍,金属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1724年,俄国全年进口额为210万卢布,出口额为420万卢布,出口产品中52%为制造品,48%为原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彼得一世改革的推动 C、推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D、农奴劳动积极性提高
上一页 747 748 749 750 751 下一页 跳转